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5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171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034篇
地质学   2912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前言     
地应力指赋存在岩体内的应力(geo-stress或in-situ stress),按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方法,地应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岩体自重、地质构造活动、地形势、封闭应力和外部荷载。地应力测量技术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02.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不断加剧。然而人们往往总是忽略了地质灾害与地质模式的内在联系,把大多数原因归结为人类活动。事实上地面沉降的发生不仅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型、厚度、压缩性的大小、固结历史等因素有关。本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极其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在有地震记载以来是发育最多,规模最大,摧毁力最强的一次。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初步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阐明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时经历的岩体爆发-弹射抛撒-堆积-再发展的四个过程,同时预测了未来地质灾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4.
采用堆载法进行天然状态与饱和状态下强风化角岩边坡岩体的现场直接剪切试验,获得不同正应力水平下剪切应力-剪切变形关系曲线和剪切强度参数,对其剪切应力-剪切变形关系曲线特征和不同正应力作用下剪应力随正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力耦合作用对剪切强度与变形特性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岩体峰值剪切强度和屈服剪切强度均随正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剪应力随不同正应力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岩体剪切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在低法向应力下尤其敏感;水对岩体强度参数中黏聚力c的弱化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加大了岩体变形量,延长了岩体变形过程;通过现场直剪试验测得的法向变形可以估算岩体的压缩模量,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805.
贾若  蒋海昆 《中国地震》2013,29(3):293-305
本文综述了近期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进展。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角度对余震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集中于对主震触发余震机制的讨论;二是通过库仑应力变化分布区域与实际余震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认为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有利于余震的发生,而这正是余震活动与应力变化高度相关的重要证据。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在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基础之上的余震活动率研究,即将余震活动作为一系列独立的成核事件,从断层滑动触发地震的角度出发,结合静态库仑应力计算得到余震活动率,进而得到余震数量。余震活动是与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变化相关联的,余震活动率受应力扰动幅度、应力加载速率、断层基本物理特性及背景地震活动率等的影响。考虑到“余震激发余震”的特点,ETAS 模型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条统计学与物理学方法(应力变化)相结合、能更完整地刻画余震活动特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06.
谢润培 《地球》2013,(12):99-101
为了解决滑坡治理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将GeoStudio软件应用于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中。以陕西巨亭滑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法、滑面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法分别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和潜在滑动面得出:安全系数较勾接近,但有限元法得出的潜在滑动面更准确。GeoStudio软件可以方便的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直观的表达出潜在滑动面,为滑坡的治理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07.
玉树地区两次强震序列应力降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玉树地区2006年5级强震群地震和2010年7.1级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了这2次地震序列应力降值,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应力降值在中强余震前都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同时随着地震的衰减,应力降值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08.
本文研究了库仑应力变化与自1484年以来中国河北省内发生的强震的关系。华北板块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许多历史地震和一些破坏性的地震发生,其中包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M = 7.8)。我们的研究包含了河北省及其邻近区域的最活跃的地震断裂带和频繁遭受过强烈地震的区域。华北板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和华北平原,是中国太古宙克拉通的一部分,而且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些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东西向的走滑断裂带上。研究区域内的断裂活动导致了复杂的应力场。通过计算库仑破裂函数(ACFF)的变化来得出这个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这库仑破裂函数的变化是由强震(MS≥6.5)产生的同震滑动和主要区域性大断裂的连续构造载荷产生的应力引起的。在应力演化模型计算的每一步都对下一次可能触发的强震进行了估计,模型最终提出了易于发生即将到来的强烈活动断层段的理由。从而提供了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依据。在本文中,以张家口断裂,夏垫断裂,廊坊断裂的结果为例,说明通过计算得出的ACFF结果,对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9.
由于地应力的增高,深部煤层开采面临的冲击地压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那么,如何解决深部开采条件下煤体的透气性和应力集中成为瓦斯治理的首要问题。在矿井中浅部开采过程中,采用深孔预裂控制爆破技术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地压的防治已取得了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810.
应用井孔-裂隙、微裂隙(孔隙)水流交换产生的潮汐水位-固体潮的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理论,结合井水位变化,分析小江断裂带中段和南段的形变特征.裂隙承压含水层条件下,地震波和构造应力引起的形变能够引起潮汐水位分波位相差和振幅的变化.地震波引起含水层与井孔之间水流交换增大,疏通裂隙而使渗透率增大,震后井水位潮汐分波相位差提前,其后裂隙内沉积物重新堵塞裂隙,渗透率降低,位相差逐渐下降.位相差的长期趋势性变化反映出含水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应变信息.小江断裂带中段和南段形变变化不同.断裂带中段地区,观测井位相差和振幅趋势性下降,表明该区段不仅有走滑特性,并且具有挤压特征.小江断裂带与红河断裂带交会地区观测井振幅和位相差稳定,表明该区域没有受到明显的挤压,形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