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9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鲁西孟家屯岩组中发现红柱石和锌尖晶石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侯增谦、高永丰、黄卫于2001年发表的《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把所发现的蛇绿岩带描述为“谢通门蛇绿岩带东起大竹卡区,西至谢通门以西,长数百千米,宽3~5km,由一系列自北而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构成,其中,基性玄武熔岩岩片、巨厚辉长岩岩片、超镁铁质辉石岩-纯橄岩岩片,依次由雅江近岸至冈底斯弧内部呈叠瓦状排布。变质橄榄岩出露零星,少许孤立的岩体出露于雅江近岸,发育强烈碳酸盐化和蛇纹石化;大量散布的岩群出露于堆积岩岩片的北侧,多在冈底斯弧花岗岩基和弧火山-沉积岩系中呈…  相似文献   
172.
在构造和气候因素制约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演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和欧亚大陆汇聚带内,其形成受到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差异性抬升的控制.冈底斯山抬升在先,发生在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一系列起源于冈底斯山和青藏高原的水系向南先是流入特提斯海,在特提斯海关闭后流入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构造抬升要晚于冈底斯山,大规模抬升发生在中新世早期,其抬升阻断了这些河流的通道,水流开始汇聚在这两个造山带之间,雅鲁藏布江由此形成.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在海拔4 500 m处存在一个平坦的侵蚀面,并构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高的一级谷肩,这表明雅鲁藏布江在下切前就在该面上流动,而且流速不大.在大拐弯以南,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印度洋热带季风带内,其下切和溯源侵蚀速率很大.印度洋热带季风形成于6~9 MaB.P..因此,该河流很可能形成于该时期,要比雅鲁藏布江年轻,它在向北的溯源侵蚀的过程中袭夺了雅鲁藏布江,袭夺处可能就在大拐弯的北端,因此大拐弯是袭夺成因.  相似文献   
173.
笔者测定了稚鲁藏布江地区蛇绿岩的氦、氩同位素组成。白朗的玄武岩He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3He/^4He平均值为5.359Ra;与之伴生的变橄岩的^3He/^4He比值范围为1.104~3.384Ra,平均为2.383Ra。从东部的仁布和大竹到西部的下鲁和白朗,辉绿岩的^3He/^4He由低变高。吉定的辉绿岩样品^3He/^4He比值平均高达31.57Ra,该值与夏威夷发现的高比值样品接近。分步加热法结果显示,该样品高比值的He是在低温区段释放的,这种高^3He/^4He比值He的捕获表明稚鲁藏布江蛇绿岩  相似文献   
174.
日喀则市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将原“修康群”解体为6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发现并确定雅鲁藏布缝合带为由雅鲁藏布蛇绿岩带、混杂岩带、高压变质带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精典的缝合带,精细刻画了各带的结构、组成及特征。蛇绿岩带厘定为“卡堆型”、“仁布型”、“白朗型”、“日喀则型”4种类型;确定混杂岩带由沉积混杂岩、构造混杂岩两大类型组成,细划并描绘出4种体态类型;识别出由蓝片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该带的确认使得国内外地学界长期关注的重大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发现雅鲁藏布江浆混体系,发现并初步研究了冈底斯岩浆弧中的埃达克岩,新发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发育数十个类似“仁布古堰塞湖”地质地貌特征的古湖泊。  相似文献   
175.
将原“修康群“解体为6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发现并确定雅鲁藏布缝合带为由雅鲁藏布蛇绿岩带、混杂岩带、高压变质带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精典的缝合带,精细刻画了各带的结构、组成及特征.蛇绿岩带厘定为“卡堆型“、“仁布型“、“白朗型“、“日喀则型“4种类型;确定混杂岩带由沉积混杂岩、构造混杂岩两大类型组成,细划并描绘出4种体态类型;识别出由蓝片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该带的确认使得国内外地学界长期关注的重大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发现雅鲁藏布江浆混体系,发现并初步研究了冈底斯岩浆弧中的埃达克岩,新发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发育数十个类似“仁布古堰塞湖“地质地貌特征的古湖泊.  相似文献   
176.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土地沙漠化成因,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7,17(3):255-260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河谷林芝地区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沿江河漫滩和阶地上。在对沙漠化土地类型、分布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自然因素是土地沙漠化的基础,处于主导地位,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加剧了沙漠化的正过程,沙漠化土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发展的趋势。同时,还提出了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7.
雅鲁藏布江江当宽谷地区沙源物质与现代沙漠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连友  刘志民 《中国沙漠》1997,17(4):377-382,T001
雅鲁藏布江江当宽谷附近地表堆积物的粒度和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沙丘沙的平均粒径,分选性,主粒组构成以及矿物成分与附近原物质具有一性和继承性。河流冲积物是最主要的沙源,其次是积物和基岩风化物。  相似文献   
178.
179.
为开展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构建过程描述和本构参数两方面均有较强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雅鲁藏布江为对象,利用水文分区曲线对降雨、融雪和融冰等不同水源主导的流量过程进行划分,以划分的流量过程线子集对相应水文过程参数进行分步率定,提高了水文模型参数的物理性,以此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参数集,内部多个水文站点和流域雪水当量的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基于模型解析了2001—2015年间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水源组成,降雨、融雪、融冰水源对总径流量贡献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14%。本文方法对高山寒区径流的水源解析有普遍意义,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0.
本文根据1980年7-9月间英、巴、中喀喇昆仑联合考察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综合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说明本区应力场以南北水平挤压为主,主压应力方向变化不大,它主要受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