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西南部花岗岩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为“菱形网格”状,这种分布特征是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相互叠加的具体表现。花岗岩类作为地球整个发展史中地壳演化的标准建造,其时空展布特征不仅与地壳(岩浆源区岩石)的性质,及基性,中性侵入岩的共生组合等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本区地块的发展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2.
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分析了陕西省省情,提出了陕西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优劣势,从不同角度预测了粮食生产的潜力,提出了实现潜力的对策,作者认为在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区设立农业试验示范区是粮食与大农业持续发展的捷径。  相似文献   
993.
陕西小秦岭金矿S同位素组合特征及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军 《地球学报》1997,18(Z1):173-175
本文在应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将小秦岭太华群的地层重新划分,这一新的划分,从S同位素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到验证。同时应用S同位素的组合特征及与矿脉的矿化富集规律的关系,进行了深部隐伏矿体的成矿预测,并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镇安丘岭金矿床发现新的金矿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2):33-36
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钙质浊积岩系中的丘岭卡林型金矿床,最近又在其上泥盆统冷水河组碳酸盐岩层位中,发现角砾状金矿新类型,含金品位1.16×10-6~33.65×10-4,进一步扩大了矿床储量。本文仅就新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5.
陕西深部找矿进展及找矿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满堂  齐文 《陕西地质》2007,25(2):1-10
陕西对深部找矿十分重视,并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陕西也要加强从地表找矿转向500 m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我们建议对已有矿山深部、凤太铅锌矿田、南郑马元铅锌矿带东延、镇(安)旬(阳)沉积盆地铅锌汞锑矿、洛南斑岩型钼(铜)矿地区等作为深部找矿的重要靶区,加强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炭、岩盐、金刚石、油页岩、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在小秦岭金矿之下再找一个"小秦岭"是可能的,在前寒武纪隐伏基底上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996.
印支运动后的秦岭造山带受古亚洲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题斯三大构造域联合作用,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奠定了该区条块相间构造岩片系统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本区斑岩型钼矿和众多热液型多金属矿产的最终成矿作用和矿带展布。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在陕西凤县苇子坪地区的地质找矿经验,在充分了解区内铜铅锌矿赋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凤太矿集区南部铅硐山一水柏沟铜铅锌成矿带控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区内地物化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铜铅锌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8.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矿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于扬子地块北缘碑坝古陆核活化杂岩区的米仓山复背斜两翼出露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新发现长大于60 km,宽10~200 m的铅锌矿带。经对马元地区铅锌矿的矿石成分、组构、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矿石的矿物组合较为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矿石呈自形、半自形中细粒结构,次有他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其次有块状、条带状、脉状、浸染状、网脉状、斑团(点)状;矿石类型主要为重晶石—白云石—闪锌矿型锌矿石、重晶石—白云石—方铅矿—闪锌矿型铅锌矿石和重晶石—白云石—方铅矿型铅矿石3种类型;初步确定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成矿期,即沉积期、热液期和表生作用期;铅锌矿的成矿环境是在一次典型的张性断裂构造活动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9.
以1970—2002年发生在陕西的突发性暴雨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现有探测手段和加密监测信息,采用天气学分析、中尺度分析、动力学诊断、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出突发性暴雨许多新观测事实;对突发性暴雨的气候与降水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场、高低空流场、能量场、温湿场和动力场特征,高空与地面的中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中尺度对流云团等特征及其演变,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系统研究了突发性暴雨的生成规律和演变机理,建立了突发性暴雨监测预警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6年8月2日出现在陕西境内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冷锋云系后部的晴空区,远距离的台风作用不能忽视;700 hPasθe的水平分布显示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东北—西南向的Ω形状高能舌轴线的右侧;500 hPa散度场上负的散度区对预报未来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700 hPa的涡度分布特征显示对未来天气系统发展趋势代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