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1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41.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42.
岩土震害是指由于岩土体在地震时产生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场地和地基破坏.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是地震后工程结构不遭受破坏的前提条件,因此岩土震害的研究对减轻震后工程结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岩土地震灾害评价多是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小区划范围进行的,尽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 料,但基本上停留在分散的、零星的、孤立的状态,不能充分的综合利用这些资料,也不可能形成对岩土地震灾害的总体直观认识,无法供国家防震减灾决策使用.  相似文献   
643.
论述了山西省临汾市在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实践活动,总结了其成效与不足,认为要有效推进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必须政府推动,政策调动,部门联动,项目拉动,典型带动,全民行动。  相似文献   
644.
《内陆地震》2012,26(1):97-F0003
《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提供交流、争鸣的园地与传播的桥梁,为青年地震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一片成才的沃土,为推进新疆及内陆地区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服务。来稿注意事项以及与作者的约定如下: 1)文稿内容以刊载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地震监测预报、大地测量、防震减灾等地震科学研究论文为主,兼报道研究简报、专题讨论、资料编译、监测与分析、信息等内容。来稿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645.
朱宝霞  申文庄  马明 《中国地震》2014,30(3):373-381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针对地震重防区的内容不够全面、宣传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议:强化地震重防区宣传,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646.
《内陆地震》2014,28(3):F0003-F0003
《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提供交流、争鸣的园地与传播的桥梁,为青年地震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一片成才的沃土,为推进新疆及内陆地区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服务。来稿注意事项以及与作者的约定如下:  相似文献   
647.
《华南地震》2014,(4):F0003-F0003
<正>《华南地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地质、地震工程、诱发地震、防震减灾对策等方面的论文、综述、评论、科研简报和问题讨论等,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以及建工、水工、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引言(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英  相似文献   
648.
正《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提供交流、争鸣的园地与传播的桥梁,为青年地震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一片成才的沃土,为推  相似文献   
649.
何新社  徐钦 《高原地震》2014,26(3):57-61
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50.
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射频识别、无线通信和全球定位等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在防震减灾领域巨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归纳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从地震预警、灾后救援和救灾物资日常管理3个环节,分别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人员和物资进行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社会网络服务,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