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1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普及地震知识,搞好防震减灾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震知识宣传教育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通过防震抗震的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地震科学一般性常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尽可能使地震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12.
本文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探讨我省发展经济与防震减灾的相互关系。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促进防省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13.
本文对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惨重教训进行粗浅分析。针对厦门市城市建设规划及环境地质的实际情况,作者从城市防震减灾体系、抗震设防、老城区改造以及强化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厦门市开展城市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14.
摘要本文将迄今的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本着“厚今薄古”并面向未来发展以古鉴今的指导思想,对地震应急事业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对于各个阶段中若干重要的应急工作事件或者发展成就.作者做了适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615.
防灾减灾是当前社会各层面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北京海淀首届城市防震减灾(国际)论坛正是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论坛”的定位在城市,即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方面共同探讨了公共管理、突发灾害、人居环境与城市防震减灾的关系。得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单一灾种的减灾转向以防御为主的综合减灾的大观念。辅之于“论坛”的三个参观考察内容,展现出海淀区近年来在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论坛”的举办对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616.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17.
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 ,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 ,通过全局上下和各地市地震局的共同努力下 ,2 0 0 1年一年来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精心组织项目实施 ,保证项目资金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18.
中国地震局 2 0 0 2年度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于 3月 2 3~ 2 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和局机关有关司室的 7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玉辰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朱世龙司长作了年度工作报告 ,外交部美大司马占武同志专程到宜昌向与会代表作了报告 ,科技发展司贺钦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黄建发主任分别主持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 2 0 0 1年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取得的成果 ,对 2 0 0 2年工作进行了研讨与部署。会议表彰了从事地震科技外事工作 …  相似文献   
619.
针对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在继续推进地震短临预报科学研究的同时,应重视并加强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地震预报科研课题的组织形式,加强对区域性,地区性地震预报方法,前兆机理及其理论模式的探索研究;加密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台网及前兆观测台点,淘汰低效能的前兆观测手段或台项;努力提高地震预报队伍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级预报人材。  相似文献   
620.
20 0 2年 1 0月 1 4~ 1 6日 ,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界的一次盛会——新世纪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 ,在金秋硕果累累的北京雁栖湖畔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在学术研讨会上 ,胡聿贤院士、谢礼立院士、林皋院士、张楚汉院士、张国民研究员、董伟民先生、K.T.Chau及周锡元院士等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于人员伤亡控制的抗震设防决策分析”、“混凝土动力特性与拱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复杂地质环境下高坝安全稳定性”、“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阶段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