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 0 0年 ,三宅岛火山喷发导致新岛、神津岛近海发生群发地震 ,灾情较重。许多人担心 ,伊豆诸岛的这些地震活动会牵连与其邻接的首都圈 ,也许东京直下型地震已迫在眉睫。沟上惠所著《东京直下型大地震》一书 ,是为使人们能正确理解这样的地震信息而撰写的。作者身为东海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会长 ,他的见解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在第 1章“警钟——蠕动的伊豆诸岛”中 ,论述了包括伊豆诸岛在内的钱州海岭的地震活动与日本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 ,尤其是南海海槽的巨大地震极具相关性 ( 2 8页 )。但这一观点与第 3 3页中“气象厅认为 ,从现…  相似文献   
42.
前言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点工程项目的一部分,由新疆数字前兆台网、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动台网、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信息服务系统6个子项目组成.该项目自2002~2003年开始初步设计和勘选,2004~2005年铺开建设,2006年进行仪器安装调试,2007年全面进入试运行和分项验收阶段,从项目立项到通过验收,历时6年,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和相关技术系统,部分功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地震观测科学、地震预测研究、抗震救灾指挥和地震信息服务等进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对新疆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3.
概述了1997年1 ̄4月在新疆伽师县境内连续发生的7次6.0级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给伽师县人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3657万元,论述了只有加大地震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整体防灾意识,规范防震减灾行为,才能取得防震减灾的主动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4.
史榕  许惠平  陈华根 《地震研究》2008,31(2):193-196
针对地震数据的特点,提出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两者相结合,建立防震减灾系统.首先分析了三维WebGIS的两种常用模型,通过对比其优缺点,指出建立基于X3D的三维WebGIS模型更有利于大型地理场景的实现,扩展性强.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防震减灾系统构架和数据库,并说明了其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5.
江苏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络主页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伟  陈兴东 《地震学刊》2000,20(3):62-67
介绍了江苏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络主页的设计方案,探讨了Web服务器的选择,浏览器兼溶性问题、网页内容与结构布局,地震数据的动态交互,HTML/DHTML功能扩展及网络5个方面的问题,重点讨论了防震减灾信息与数据的Web实现和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46.
从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实践入手,针对《防震减灾法》在河北省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目的在于更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7.
张守洁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7-360,376
0前言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频繁而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任务任重而道远。回良玉副总理2004年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因此,总结近40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国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地促进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各项措施落实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48.
《国际地震动态》2003,(3):44-44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由西部科技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专业委员会主办 ,云南省科技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学术研讨会”将于 2 0 0 3年 8月在昆明召开 ,会议主题为 2 1世纪的防震减灾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征文范围地震机理研究 ;地震和震后调查 ;地震观测与预报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防区划 ;场地效应和地基、基础抗震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 ;抗震试验技术和结构试验研究 ;非…  相似文献   
49.
出版说明     
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数十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之大震惊世界。从汶川地震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这是目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把地震预报工作从经验基础预报向完善的物理模型推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地震台网的优化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地震科学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①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跨世纪的监测预报人才;②监测台网优化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重视预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③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建设对提高预报工作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