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836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45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长江三峡是瞿墉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但三峡旅游区今泛指三峡为中心,西起忠县石宝寨,东至宜昌葛洲坝,北及大宁河小三峡、包括三个大峡间的大宁河、香溪河两个宽谷区。今三峡工程将正式开工,这片绵延千里的名胜景地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今夏我乘江轮夜停昼航、浏览这闻名国内、饮誉世界的灿烂明珠——长江三峡区。  相似文献   
172.
长江中下游近期河道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  蔡鹤生 《地球科学》1995,20(4):427-432
长江河道变迁直接影响其两岩的经济开发和人民生活。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长江中下游近期江岸的冲淤变化、江心洲的演变及岸崩塌变形的特征及规律,分析了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而预测了江岸的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17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大家公认为具有偏碱性到碱性特点,但对富碱原因即大质来源则存在不同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壳幔混源,碱质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也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另一种意见强调富碱是由于岩浆侵位或分异过程中地幔的部分熔融,也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笔者根据长江中下游有关岩体的大量岩石化学分析数据,分地区、分岩体、也按时代对其K2O、Na2O、CaO、MgO与SiO2的相关性作了  相似文献   
174.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和180~230MPa;l;形成深度约5~10km;总体岩层收缩量32.2%;总滑移距离1060m;活动时间上限127.65士38.29万年。它是燕山运动期间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在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应力屏蔽区内派生的近东西向拉伸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5.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相似文献   
176.
关于成矿系列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成矿系列是一个自然系统,它由若干矿床成因类型组成。各矿床类型间的时空结构关系表现为各类型间的“共生性”、“过渡性”和“重叠性”;其物质结构关系表现为“互补性”.本文按系统论观点,分析了上述结构,提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列的新模式,并指出研究成矿系列的结构对预测矿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长江断裂带东延问题及裂谷特性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断裂带东延至镇江后并未终止,而是于镇江、扬中之间南移了约三十公里,展布于江苏江阴、沙洲、靖江、南通境内,于吕泗以北进入黄海。同时讨论了长江断裂带的属性,指出长江断裂带应是一条自晚中生代以来的现代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178.
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竟虎  王建  王建华 《湿地科学》2007,5(4):298-304
长江、黄河源区是中国湿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利用1986年的TM和2000年的ETM 卫星遥感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用景观格局指数对长江、黄河源区15a来湿地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a间,长江、黄河源区湿地面积减少了2744.77km2,平均减少率为1.2%/a。长江源湿地的退化比黄河源明显。湿地主要是由高寒沼泽草甸湿地向高寒草甸湿地、裸岩裸土地和高寒草原演变,以及由水域向滩地转变。各湿地景观类型斑块数增加,破碎度和分维数提高,优势度降低,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15a间研究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了37.86×108元。气候干暖化是造成源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9.
详细介绍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质量的组成形式、各机构的职责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0.
1991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991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风场进行 Morlet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要素有明显的低频特征 ,其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6月中旬之前主要表现为准双周振荡 ,6月中旬之后 3 0~ 60 d振荡逐渐明显 ;低频西风峰值超前降水峰值 2~ 4d。通过对散度场及流场的分析发现 ,7月份以后 ,低纬低频系统北传 ,同时中纬 40~50°N低频系统南传 ,两者交汇在 3 0~ 3 5°N,低频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辐合造成了两次大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