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41.
长期天气预报中有关预报因子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行之有效的长期天气预报方法都是数理统计方法。本文以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为例,对有关预报因子的几个问题作了探索。挑选有实际天气学意义、各自独立、单相关系数较高的物理因子作预报因子,更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预报因子的时间尺度以月、季平均值最为适宜,而以三个旬滑动平均值的效果最佳,建立各种预报量的初选、精选因子库,更适用于计算机技术制作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42.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1980-2000年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我国1980年来耕作土壤有机质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9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两个时段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实测点位(或区域)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此期间略有增加。其中,华北黄淮海潮土和褐土区、下辽河平原棕壤农业区和长江以南的水稻土区增幅分别达19%(0.24 kg/m2)、14%(0.29 kg/m2)和16%(0.29 kg/m2);相反,云南砖红壤区、东北和内蒙的黑土和黑钙土区有机碳损失,下降幅度分别达27%(1.01 kg/m2)和3%(0.11 kg/m2)。黄土高原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区,山西北部的褐土区、新疆西北部的灌耕土区没有明显变化。两时段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带总体一致,但20年间有机碳含量变化与80年代初的初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含量在低值区增加与近年来农田轮作、施肥和灌溉面积增加等农作措施的改善有关,而高值区的下降则与耕作时间短、强度大和初始含量高有关。根据现有耕作土壤与未耕作状态的碳损失状况估算,如果能在未来30~50年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使土壤有机碳损失量恢复50%,则华北、西北、华中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可能具有约51%、26%、7%、17%和30%的增长空间,指示我国耕作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44.
陶树豪  杜凌 《海洋学报》2021,43(7):100-113
随着北冰洋海冰快速减退,气–冰–海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波弗特流涡也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使用实测资料和海洋大气再分析数据,探讨北冰洋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和大气动量输入对波弗特流涡变化的影响。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可以分为3个典型时期(1980–1995年,1996–2007年,2008–2018年)。最近时期(2008–2018年),波弗特流涡平均流涡强度达到4.39×10–7,相较于第1个时期(1980–1995年),流涡强度增加近2倍,达到稳定的状态。波弗特流涡范围扩大,主体向西北移动;上层海洋斜压性增强。与此同时,上层海洋环流主模态已发生显著转变:1980–1995年,环流主模态为影响整个加拿大海盆的加拿大海盆模态;2008–2018年的主模态则转变为影响整个研究海域的太平洋扇区模态。最近时期,表征气–海之间动量输入的气–海应力显著增加,尤其是夏末秋初的8–10月,与冰–海应力几乎相当。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带来平均动能增加,埃克曼泵压效应增强,下盐跃层深度加深,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进而导致近年来波弗特流涡的显著增强。加拿大海盆南部是大气动量输入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45.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海海温偏低时情况则相反,考虑冬季(1-2月)南海南温和7-8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纬度)的影响用均生函数建模,试验结果与用子波变换重构方法考虑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二者相吻合,预测试验结果与过去3a的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 例长期卧床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干预2周后比较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及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等情况,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 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基于长期原位监测对高寒阴湿区边坡土体温湿响应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选取甘肃双达高速公路沿线土-岩二元结构边坡为研究对象,构建远程监测系统对边坡浅层土体温温度及大气降雨开展了为期2年多的现场监测,结合傅里叶模型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了边坡土体水热迁移及降雨入渗规律,分析了边坡土体温湿度相互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浅层土体温湿度随时间呈简谐式周期变化,且变化幅度随埋深逐渐减小,2 m深度处土体月平均温度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30 d。(2)年内3月与9月,土体月平均温度曲线出现“纽结”现象,使边坡呈现出由春夏季表热而内凉向秋冬季表寒而内温转变的趋势。(3)春季降雨期,土体含水率增长仅发生在50 cm深度以内;夏季降雨期,降雨引起更深层土体含水率变化,因雨水持续性补充,浅层土体湿度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4)土体温湿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随土体埋深增加温湿度相关性增强,不同时期温湿度相互影响程度不同,年内温湿度相关性表现出“循环圈”效应。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认识边坡土体水文响应规律、水-热相关性与坡面侵蚀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8.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化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适用于中国南海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结构简化疲劳分析方法。依据中国南海环境条件,计算平台结构应力响应,得到平台结构应力范围长期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通过结构波浪应力的长期预报,计算得到平台寿命期一遇波浪载荷,依据寿命期一遇波浪载荷计算平台结构寿命期一遇最大热点应力范围。采用简化疲劳分析方法计算平台结构疲劳寿命,用谱疲劳分析方法验证简化疲劳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简化疲劳分析方法相对保守,可应用于平台的设计。  相似文献   
49.
北大西洋地区除了存在约70 a周期的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之外,历史长期气候记录中英格兰温度(Central England Temperature,CET)与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还存在显著的20 a周期波动。本研究利用CCSM4(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4)耦合模式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结果中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通过10~50 a带通滤波与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EOF)分解,得到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存在准20 a振荡的逆时针旋转模态。此周期与其临近地区的CET、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的准20 a振荡周期相吻合,说明这种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的海洋模态与其临近地区的大气准20 a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相应的联系。进一步利用CAM4(the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4)大气模式,以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SST旋转模态为强迫场进行敏感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50.
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径向蠕变和轴向蠕变的比较研究,得出云母石英片岩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特点:径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敏感,以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作为长期强度更合理;围压越大,对径向变形的约束能力越强,径向蠕变长期强度和轴向蠕变长期强度均增加,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与轴向蠕变长期强度的比值减小。同时指出进行径向蠕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