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1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0篇 |
大气科学 | 94篇 |
地球物理 | 932篇 |
地质学 | 1323篇 |
海洋学 | 6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65篇 |
自然地理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25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及规则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建筑轮廓线提取与规则化是LIDAR数据处理和建筑三维建模的重要步骤和技术难点.首次将"Alpha Shapes算法"应用于LIDAR数据处理,实践证明该算法简洁高效、运行稳定、提取精度高,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并具有一定自适应性和滤波功能,非常适合LIDAR点云数据提取建筑轮廓线.同时,提出了改进的"管子算法"用于原始轮廓线的简化,提出了适用于四边形的"矩形外接圆法"和适用于多边形(大于四边且边数为偶数)的"分类强制正交法"以进一步实现轮廓线的规则化,最终解决了离散点云提取规则建筑轮廓线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算法适用于凸凹多边形建筑内外轮廓线的提取与规则化. 相似文献
43.
无锡某大厦地基青龙群灰岩岩溶发育,范围多在-80~-96 m之间,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处理,经钻探及CT层析物探验证,岩溶溶洞治理效果较佳,最终桩基持力层选用⑦层粉质黏土层,主体封顶3年累计最大沉降3.82 cm,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采用对角斜撑模拟纵向填充墙的作用,建立考虑填充墙和不考虑填充墙厂房结构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建立考虑材料不确定性的结构分析样本,基于随机Pushover分析确定结构不同破坏状态下的统计参数。综合考虑结构材料强度及输入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开展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结构易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结构横、纵向易损性的差异,研究填充墙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厂房结构体系横向地震易损性显著大于纵向地震易损性;对纵向结构体系而言,加入填充墙会明显降低结构易损性,但在相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填充墙破坏程度比主体结构严重,这与厂房结构的实际震害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45.
46.
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以大连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47.
48.
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出现破坏倒塌为地震灾害中的关键,有效评估建筑结构抗地震破坏倒塌能力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也是当前建筑结构提高抗震性能与加固的依据。提出变形指标极值、失效判断标准以及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倒塌极限状态判断标准,据此获取倒塌储备系数、倒塌易损性、结构整体超强系数、结构整体延性系数等评估标准。采用Pushover分析法选择相应地震波。依据梁柱线刚比对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以及柱端弯矩增加系数对建筑结构抗地震破坏倒塌能力的影响,对建筑结构易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跨建筑结构抗地震破坏倒塌能力更强;建筑结构底层是薄弱层,COF值越高,结构越容易倒塌。 相似文献
49.
从人类最典型最集中的建筑艺术入手,通过对中西方在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基础以及对空间理解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典型事例对比,帮助实现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如何衡量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受的损伤程度,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1995年日本大阪(Kobe)地震使许多建筑物遭受严重损伤之后,人们对建筑物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本文从材料、构件和结构3个层次对国内外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