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1篇
  免费   1508篇
  国内免费   864篇
测绘学   986篇
大气科学   275篇
地球物理   2005篇
地质学   2971篇
海洋学   104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72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1年   6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洪泉  武光 《吉林地质》2010,29(1):96-98
白虎山-小西南岔区位于珲春市东部,是吉林省东部山区重点成矿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杨金沟钨矿床、白虎山多金属矿床等等。本文通过对物理场与构造系统、矿产分布关系的研究,确定了利用地质、物探资料相结合来划分成矿有利部位是有效可行的,这对本区将来的找矿工作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李平  金秀芹  杨娜  刘莹  刘云鹏 《吉林地质》2010,29(2):98-100
二维地震勘探比较广泛应用于平原、丘陵等地区,但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应用比较少。延边凉水煤矿接替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区,该区山高林密,地表施工条件较差,以往勘查资料较少。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落差较大的断层和勘查区主要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确定煤层的赋存范围和构造形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3.
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地表分南北两个岩体,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岩体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岩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74.
孙欢  王宁练  张泉 《冰川冻土》2023,(6):1703-1715
冰川内部温度与冰面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可由实测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耦合热传导-冰流物理模型及其相关反演算法是基于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的理论基础和关键。通过构造理想条件下的数值实验,分析比较了最小二乘法、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蒙特卡罗算法重建百年尺度冰面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同时,以我国藏北高原腹地的马兰冰川钻孔资料为例,结合气象资料构造真实钻孔数据模拟实验。分别给出了三种反演算法重建10 a和40 a尺度的冰面温度变化结果,并讨论了不同算法的优劣性和适用性。两组模拟实验结果均表明:Tikhonov正则化方法是目前求解该反问题的最优方法。与其他算法相比,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各个时间尺度的重建结果与真实冰面温度变化吻合更好。另外,分别对重建百年和40 a尺度的冰温-深度剖面添加±0.02℃和±0.01℃的随机误差,研究发现Tikhonov正则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干扰,相较其他算法得到的解更加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反问题中解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5.
断裂构造是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地壳发展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都有发生。断裂构造解释推断工作是重磁资料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利用重磁场对断裂构造进行解释推断,特别是对区域性隐伏的构造的解释效果要优于其它方法。解释推断方法是以重磁场的相对变化为依据,以数据处理为手段。通常数据处理以场的转换、异常分离、定性、定量解释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6.
碎石层的传热机理研究对寒区路基改善技术的应用以及自然界中的“异常”冻土分布的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者曾对碎石层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并无统一标准。相较于细颗粒土,粗颗粒材料中水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对试验的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对比不同的温度设置情况对碎石传热过程的影响,以不同的顶板温度、底板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复合,并对不同组合情况应用COMSOL软件,在考虑碎石层多孔介质传热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保温层包裹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依然能对温度剖面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与碎石层平均温度一致时,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达到最小值,此时换热效率最低。因此,在此后的室内碎石层试验设计中,若需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热量交换带来的影响,应尽量将环境温度设置在碎石层平均温度附近。工程中可通过降低碎石层侧边界温度来增强碎石层内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碎石层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77.
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尚未破解的重大科技难题,短临地震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有效的前兆信息则是短临预报的关键。笔者围绕短临地震预报难题,研制了高精度动态固体潮汐重力仪和大气潮汐重力仪,成功捕获到2010~2023年间的玉树7.1级地震、土耳其7.8级地震等震前几十个小时的动态重力场变化信息。这些信息再现了强震孕育–发生的过程,初步揭示短临阶段“基本稳定→闭锁蓄能→震前平静→能量释放”的强震物理机制,可作为短临地震预报的前兆信息。为实现对短临地震“时−空−强”的准确预报,提出通过动态重力场变化组网观测和分布式前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地震的动态重力信号响应规律,建立强震发生概率、时间、震中位置及震级预报模型的可行性路径,渴望破解强震短临预报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78.
MAPGIS高程模型网格化参数的确定及网格化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MAPGIS系统里1:20万重力编图的技术方法,包括数据准备、不同投影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异常等值线勾绘、标准图框的生成、图框裁剪、误差校正合成等一整套技术方法。针对1:20万重力场特点,对三角网法和格网法实际效果进行对比、选择,详细讨论了MAPGIS高程模型网格化方法选择,网格化的范围、网格间距和网格线数所需参数的设定,搜索类型和搜索半径的确定等。说明了利用MAPGIS系统的高程模型绘制出符合出版要求的1:20万重力系列图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我国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旭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2003,27(3):264-265
国际奥陶系分会于 1 995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确立了奥陶系的三统六阶划分方案后 ,笔者等即参加了确立上奥陶统底界的国际工作组。这一工作组由 S.M.Bergstrom和 S.C.Finney为主 ,先后考察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 Calera剖面 ,中国的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 ,中国甘肃平凉官庄剖面和瑞典 Scania的 Fagelsang剖面 ,经过五年的对比研究 ,于 2 0 0 0年确立了瑞典的Fagelsang剖面为上奥陶统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 GSSP) ,中国的新疆大湾沟剖面和美国的亚拉巴马的 Calera剖面为上奥陶统底界的两个全球辅助层型剖面 …  相似文献   
80.
以数字高程分析、实地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年代学为手段, 开展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采用SRTM-DEM数据对地貌进行了量化分析.区域地貌总体特征为高海拔、高起伏、平山顶(北区).在ArcGIS平台中运用条带法获得该区的最大高程-平均高程-最小高程剖面, 剖面特征显示最大高程控制平均高程; 利用最大和最小高程剖面定量计算各地质单元的水系下切深度.实地调查及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河谷沉积物以晚更新世以来的冰碛物和冰湖相沉积物为主.结果表明,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演化过程中, 高山冰雪作用是地貌“削高”、“去顶”的重要外动力因素, 也是有助于“修平”山顶并形成齐一峰顶面的参与因素; 流水“切割”和“搬运”作用是形成地表高起伏的重要原因; 外流水系大大削弱了地貌“填低”作用, 也是导致河谷山谷沉积物年轻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