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1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分析比较 2个螺旋藻物种 7个品系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 ,确定了抑制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的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清洗两次可消除胞外核酸酶活性 ,添加 EDTA(2 m mol L-1)可显著地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高温 (6 5℃ )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2.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均只有一条酶带,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MDH同工酶有m-MDH和s-MDH两种类型,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活性相对最强;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呈逐步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83.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察浓度为0.1、1、10ng/dm^3的三丁基锡暴露2、8、20d以及恢复7、20d后对文蛤外套膜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以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组的三丁基锡在暴露早期(2d),外套膜中酸性、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TBT暴露对AKP表现出激活作用,对ACP和Na^+、K^+-ATP酶活性则具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Na^+、K^+-ATP酶可作为有机锡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双因子交互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南美白对虾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肝脏、肠道、胃的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30—35℃,最适pH均为6.2。肝脏、肠道、胃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50—65℃、55—65℃、60℃,肝脏蛋白酶最适pH为8.5—9.0,肠道蛋白酶最适pH为7.5—8.5,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和5.5—6.5。脂肪酶的活力很小,肝脏、肠道、胃的脂肪酶最适温度均为37℃ ,最适pH均为7.7。同时测得南美白对虾肠道、肝脏、胃组织内的pH分别为6.7—7.0、5.9—6.1、5.1—5.3。在三种消化酶各自最适的温度、pH值下,比较其活力大小,在肝脏、肠道、胃均为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相似文献   
185.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罗非鱼肝及鳃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立红  陈学豪 《海洋科学》2003,27(12):75-78
研究了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腹腔注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毒素粗提液对鳃及肝组织的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罗非鱼鳃及肝组织Na^ -K^ -ATPase有激活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6.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在盐度为1,15和30的条件下,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虾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幼虾肝胰腺中,当盐度为1时,胃蛋白酶活性最高[29.58μg/(mg..min)],胰蛋白酶活性[92.46μg/(mg.min)]与盐度为15时的值[97.60μg/(mg.min)]相当;胃肠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盐度为1时最高。(2)当盐度为1时,肝胰腺和胃肠中脂肪酶活性最大,但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肝胰腺中,各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很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肠中,盐度为1时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09.29μg/(mg.min),显著高于盐度为15,30时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87.
抑制螺旋藻胞内核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珍恋  徐虹  章军 《海洋科学》2003,27(1):34-37
螺旋藻细胞内较高的胞内核酸酶活性是外源基因转化螺旋藻的主要障碍。以供体质粒pEUTISI为酶消化底物,通过多种方法处理螺旋藻细胞,然后检测其内核酸酶粗提液对pEUTISI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2mmol/L以上的EDTA处理16h或无Mg^2 螺旋藻培养基培养72h以上,都可使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螺旋藻胞内核酸酶活性显降低;低于28℃(如24℃)培养也可降低螺旋藻的胞内核酸酶活性。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螺旋藻转化前72h开始低温、无Mg^2 培养,转化前16h提高培养基中EDTA的浓度至2mmol/L,就能获得胞内核酸酶活性极低的受体藻,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8.
西藏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酶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退化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1)相对于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亦呈同一趋势,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严重退化草地中3种土壤酶活性则均呈显著降低。2)不同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总体呈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大小则均呈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3)不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8 8~0.980 8,p≤0.01),与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效钾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不甚明显。4)西藏高原高寒、干旱条件下,中度,特别是轻度退化草地一定程度的沙化所导致的土壤通透性能的显著改善对提高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和有机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土壤酶活性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程度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同时亦可作为评价草地土壤肥力的一个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189.
本文以河北衡水试验场土壤水利用试验为例,讨论不同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初步分析得出:(1)冬小麦拔节期,采用不同土壤水利用技术的冬小麦田浅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明显,以沟播不盖秸秆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缩行密植处理的最弱;(2)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呈反S形;(3)沟播不盖秸秆处理沟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垄上;(4)土壤过氧化氢酶对于田间微生态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水利用技术对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科尔沁沙地两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科尔沁沙地典型的固沙灌木,它们在退化沙地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这两种灌木林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比差不嘎蒿对沙丘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改善作用较大。其中,小叶锦鸡儿林地土壤黏粉粒含量比差不嘎蒿高3倍左右,土壤含水量是差不嘎蒿的1.31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别是差不嘎蒿的1.35和1.36倍,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是差不嘎蒿林地土壤的2和3倍。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中种植小叶锦鸡儿和差不嘎蒿后,两种灌木均能改善沙丘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但是其改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在退化沙地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恢复方面,小叶锦鸡儿的优势高于差不嘎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