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1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测定一株纳豆芽孢杆菌(LBD-3)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和耐人工胃液能力,以及该菌株发酵饲料的p H、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酶酶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对100℃下10 min处理、p H为2水溶液和人工胃液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在1~5 g/L胆盐环境中存活率低;经其发酵的饲料p H显著降低(P0.05),淀粉酶活性在第7和第15天分别增加6%和20%,而蛋白酶活性则分别增加68%和370%,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38%和200%。纳豆芽孢杆菌是较为理想的饲料添加剂用有益微生物,耐受胆盐应作为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32.
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夏、冬两季3种消化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蛋白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个数量级;淀粉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倍左右;脂肪酶的活性冬季高于夏季,且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外,冬季脂肪酶的高活性对鱼苗的生长、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0、0.02%、0.05%、0.20%、0.50%的褐藻酸寡糖,饲喂体质量(17.61±0.1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70 d,研究褐藻酸寡糖对大菱鲆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褐藻酸寡糖处理组的肠道微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皱襞高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杯状细胞大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褐藻酸寡糖对大菱鲆肠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0.02%和0.05%褐藻酸寡糖实验组中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褐藻酸寡糖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以及脂肪消化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菱鲆饲料中添加褐藻酸寡糖可增大肠道杯状细胞,促进肠道脂肪酶活性,但对肠绒毛长度,皱襞高度,淀粉酶、蛋白酶活性,表观消化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4.
海水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云港市对虾养殖池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Mn)的赋存形态和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金属Cu和Zn以有机-硫化物结合态为主要的赋存形态,Pb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要的赋存形态,Cd以可交换态(平均33.47%)和碳酸盐结合态(平均31.16%)为主要存在形态,Cr和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的铁锰氧化物态比例最高。脲酶的活性范围为0.45—8.96mg/(g·24h),碱性磷酸酶活性范围为2.45—6.69mg/(g·24h),过氧化氢酶活性范围为0.14—2.36m L/(g·min),转化酶活性范围为0.45—10.45mg/(g·24h)。脲酶活性与Cd、As的可交换态、Cd的碳酸盐结合态、Cu、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化物态之间显著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Zn、Cd的铁锰氧化物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d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Cu、Cd、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结合态之间显著相关;转化酶活性与Cu、Cd、As的可交换态、Cd的碳酸盐结合态、Cu、Cd、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化物态、Cd、As的残渣态之间显著相关。酶活性可以用来指示海水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5.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显著提高结皮层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酶活性,藓结皮下层土壤的酶活性最高(P<0.05);3类生物结皮间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C/N、C/P、N/P差异显著;生物结皮层SOC、TN、TP、C/N、C/P、N/P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酶活性变异影响大小排序为TN>速效钾(AK)>SWC>TP>C/P>SOC>碱解氮(AN)>pH>容重(BD)>速效磷(AP),影响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是TN、TP、AK。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TN、AN、C/P、N/P正相关,而脲酶和蔗糖酶与AK、TP、AP正相关。但pH、BD、Por与这4类酶活性均负相关。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促进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提升,但对结皮层的提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136.
黄永春  刘登 《台湾海峡》2004,23(2):138-143
本试验设置的8个反应温度组为5℃,15℃,20℃,25℃,30℃,35℃,45℃和55℃,欧鳗分51.5~57.5g,92.5~99.5g,128.5~136g,226~233g4种规格,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在4种规格均表现为肠>胃>肝,并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在45℃蛋白酶活性最强,其中51.5~57.5g规格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较高.淀粉酶活性,基本上随着温度升高活力升高,温度在25℃时活性最高,以后其活性又开始下降。肝、肠、胃淀粉酶活性在两种较小规格下,胃>肠>肝,在较大规格,肝>肠>胃。  相似文献   
137.
SDS变性剂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变性剂,研究其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SDS浓度增高而下降,但当下降到67%时,随着SDS浓度增高,酶活力几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杂色鲍ALP对SDS具有高度的耐受性.研究SDS对杂色鲍ALP的pH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该酶的pH稳定性区域由5.9-10.0区域漂移到7.6~10.6区域,显示酶的pH稳定性往碱性区域偏移.进一步以荧光和紫外光谱为监测手段,研究杂色鲍ALP经SDS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情况.其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增高,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发生变化,但发射峰未发生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强度发生变化,但吸收峰也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该酶活性中心对SDS变性剂并不敏感.这在以往文献中未见过报道.  相似文献   
138.
菌-藻相互作用下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塔马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与几株海洋细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表明 ,在培养前期 ,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尚足以维持藻类和细菌的生长 ,细菌的加入是胞外酶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培养的后期 ,混合培养液和藻对照培养液中胞外酶活性持续升高。A.tamarense在单独培养下 ,其胞外酶活性从第12天起才有明显的提高 ,第16天增加较快,达到0.104μmol/(L·h);至第20天藻体衰败时 ,胞外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 ,为0.385μmol/(L·h)。Z7 细菌单独培养时 ,其胞外酶活性在单独培养的2d后有一个高峰值0.133μmol/(L·h)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其酶活性逐渐降低。细菌Z7 和Z10 与A.tamarense共培养下 ,两者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39.
徐永健  孙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6):1279-1285
在盐度为25的条件下,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度胁迫组(盐度从25胁迫至5、15和35)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盐度组大海马幼体的体重、生化组分、能值与对照组(盐度2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成活率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5、35盐度组的生长指标、成活率、生化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盐度组的SOD、CAT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5、35盐度组SOD、CAT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AKP酶活性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ACP酶活性则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0.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7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溃疡病主要由3种致病弧菌引起: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了解大黄鱼抗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理,对其疾病防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健康的大黄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0.2 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灭菌生理盐水。在人工感染后的第0,1,2,4,7,10,13,16,20天分别采样,通过测定每组大黄鱼血清中7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这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1~10 d,实验组大黄鱼血清中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最后趋于-致的现象,且不同病原菌之间存在-定的时效差异。 碱性磷酸酶(AKP)对入侵体内的哈氏弧菌反应较敏感,ACP、POD和MPO对溶藻弧菌反应较敏感,LSZ和PO对副溶血弧菌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