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521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1103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On the basis of local measurement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found to be useful in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on a regional scale. However,the methods are not suited to directly integrate dynamic production data,such as,hydraulic head and solute concentration,into the study of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These data,which record the flow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he medium,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this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gradient-based inverse method-the sequential self-calibration (SSC) method-is developed to calibrate a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initially generated by a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method,conditioned on tracer test results. The SSC method can honor both lo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nd tracer test data.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imul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and the reference true one,measured by its mean square error (MSE),is reduced through the SSC conditional stud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unconditional results,the SSC conditional study creates the mean breakthrough curve much closer to the reference true curve,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rediction uncertainty of the solute transport in the observed locations. Further,the reduction of uncertainty is spatially dependent,which indicates that good locations,geological structure,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SC study results.  相似文献   
942.
双谱拾取时差参数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Siliqi和Meur等提出的高密度拾取均方根速度和非椭圆率参数η的方法。导出了以最大偏移距对应的剩余时差dtn和零偏移距时间τ0为变量的时移双曲线方程,采用相似度扫描拾取dtn以及τ0,然后再把它们换算成均方根速度和非椭圆率参数。在理论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时移双曲线扫描的精度比非双曲线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η值的误差减小了很多,这说明时移双曲线扫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3.
吴俞  钮儒科王虎 《广西气象》2007,28(A02):59-60,55
用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琼海市2006年11月16日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V-3θ结构信息图对暴雨的出现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逐时T bb图和雷达回波降水率对暴雨的落区和降水量大小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944.
基于时空棱镜和活动场所吸引率的目的地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在GIS环境下利用时空棱镜确定可达的活动场所位置组,再由活动场所内外条件特性及其位置特点提供的吸引率决定最终活动目的地的选择。讨论了在GIS环境下时空棱镜的操作定义,通过分析影响人们选择目的地的几项因素,提供了计算活动场所吸引率的数学公式。并在MAPGIS软件平台上予以实施,通过宁波一小城区中的生活购物行为例子,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45.
捕食者之间为获取食物开展竞争的捕食与被捕食系统通常用ratio dependent捕食与被捕食系统描述。本文讨论这类系统在有人为开发 (即有常数收获率 )时 ,系统的持久性问题 ,通过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 ,得到为保持生态平衡 ,人为开发的最大上界  相似文献   
946.
蔡根庆 《矿床地质》2006,25(Z2):237-240
通过吐哈盆地南缘觉罗塔格山系和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包括准盆南缘北天山山脉)不同岩石浸出试验发现,同属中晚古生代的侵入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在相同条件下其铀浸出率有明显差异,即吐哈盆地南缘各类岩石的总浸出率在14.30%,而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包括准盆南缘北天山山脉)岩石的总浸出率仅为1.81%,这也许正是吐哈盆地南缘形成万吨级砂岩铀矿,而准盆北部(顶山地区)砂岩铀矿成矿前景欠佳,目前只有个别工业铀矿孔及部分矿化孔,而不具工业意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7.
采用GIS定性分析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高钓获率的出现与印度洋加权水温大面分布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大眼金枪鱼的渔获适温在14~17℃间。建议测量200m水深处的水温作为海上生产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8.
陈次星  张家铝 《天文学报》2004,45(2):141-157
导出在Saa有挠引力模型下慢旋转磁中子星电磁场所满足的方程,并研究其外部解,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选规范.A^0=0,电磁场存在某种形式的特解;其二,选规范A^0≠0,电磁场根本不存在此特解.故可通过观测中子星外部电磁场的形式判断挠率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949.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 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 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度值,然后运用有限单元中形函数(Lagrange插值函数)的求导方法,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积分点处的地应变率分量,从而获得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应变率场的分布. 计算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主体处在南北向受挤压、东西向被拉张的应变状态之中,但高原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即南北向拉张、东西向出现挤压. 青藏高原及邻区主应变率的方位与震源机制解中P轴、T轴的方向基本一致;最大主压应变率的高值区分布在喜马拉雅主边界冲断带及附近地区,高原内部出现主张应变率大于压应变率的现象,且高原内部处在拉张应变状态. 面膨胀率结果也表明,喜马拉雅山及附近地区为面收缩区,而高原内部其他地区主要为膨胀区;最大剪应变率分布清晰地显示出青藏高原周边的主要断裂带轮廓. 文中的应变率计算结果预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现今的地应变与较长期的地质活动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50.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常规气象观测站自建站至2002年月平均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插补建立了1960-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各季及年平均温度资料完整的序列。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温度近40年来的变化是明显的,升温最显著的是冬季、秋季,升温率分别达到0.41℃/10a和0.40℃/10a,春季升温率只有0.23℃/10a。年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升温率分别为0.33℃/10a和0.37℃/10a,地温的升高比气温要快。升温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07。升温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盆地升温率比高山大。铁路沿线地温与气温变化间的相关系数达0.767。在相对冷期,气温的波动幅度大于地温;在相对暖期,地温的升高明显比气温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