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635篇
地质学   6707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32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望儿山金矿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分别对4个成矿阶段中的石英进行了热释光和晶胞参数测定。热释光结果表明,本区石英热发光曲线以中温峰明显的单峰和不对称的双峰为特征。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发光曲线开始出现双峰,曲线复杂,发光强度最高,变化最大,这也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Ⅲ号脉的深部石英热发光曲线出现肩峰和双峰,峰型复杂,推测其下部有较好的成矿前景。石英晶胞参数在时空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主成矿期石英晶胞参数a_0、c_0、v_0都较大。(Δa_0/a_0)/(Δc_0/c_0)变化范围为1.65~4.40,说明本区微量元素进入石英有填隙和置换两种方式,以填隙为主。半高宽变化趋势和晶胞参数一致,因此半高宽也可以区分石英的含金性。深部石英晶胞参数和半高宽仍较大,所以推测下部仍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2.
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是晚古生代地壳显著生长与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本文采集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成矿带哈图-别鲁阿嘎希及其附近地区11个岩体共33件花岗岩类样品,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等研究,厘定了该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并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哈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类主要为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类,别鲁阿嘎希等地区存在洋内俯冲与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显示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该地区花岗岩类εNd(t)值较高(+4.62~+7.53)、εSr(t)值为(-57.61~+18.21),具有中亚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共同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其源区与亏损地幔组分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巴尔喀什成矿带东段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2776~19.1677、15.5260~15.5796和38.2080~39.0821,为造山带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53.
二叠系大隆组和三叠系大冶组是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区的易滑地层,清江中游的偏山滑坡群即为典型实例,夹泥的大冶组泥灰岩及大隆组顶部泥岩形成了滑体下部与滑带。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对两者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顶部泥岩含胀缩性明显的蒙脱石,黏土矿物总含量为40%~75%,泥岩泥化后强度明显降低且表现出典型蠕变特性,通过流变实验得到其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为23kPa,摩擦角18.1; 大冶组下部泥灰岩含泥量较高,层间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层面水平,顺层错动导致泥灰岩表面磨蚀及层间黏土矿物定向排列,特别是浸水后结构面强度降低明显形成易滑面加剧滑坡体的变形; 滑坡演化与清江发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类似地质结构和水往复作用地带岸坡需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54.
白石坝一带花岗岩具高硅低铝、富钾贫钠、非常低Sr(24.9×10~(-6)~82.9×10~(-6))高Yb(2.61×10~(-6)~5.74×10~(-6))的南岭型花岗岩特征,A/CNK介于0.91~0.98之间,σ在1.92~2.22之间。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并具有弱Nb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的"燕式"型,其形成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合形成的产物,源区深度较浅、水含量低和氧逸度低,处于还原状态下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利于锡矿的萃取和富集,研究其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地学前缘》2016,(6):80-106
龙门山是由三条主要断裂组成的山体。汶川—茂县断裂,也称后山断裂,构成龙门山的西部边界;映秀—北川断裂为龙门山的中央断裂;灌县—安县断裂为龙门山的东部边界,也称前山断裂。龙门山断裂带以东为始自晚三叠世末的不同时期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中从晚三叠世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在不同年代地层中均有丰富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SDS)记录,包括液化变形、重力作用变形、水塑性变形及其他相关的变形。这些变形层的地点紧邻龙门山的三条断裂,这些断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诱发不同时期的强地震,导致当时尚未固结的沉积物变形(震积岩)。上三叠统小塘子组的软沉积的变形构造有液化角砾岩、液化滴状体、液化底辟、触变底辟、卷曲变形、拉伸布丁、负载、球-枕构造、枕状层及粒序断层等。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为粗粒沉积物,除少数层位发现有液化变形外,主要的软沉积变形类型为各种形态、大尺度的砾岩负载构造。古近系为湖相沉积,沉积物粒度较细,软沉积物变形又出现大量液化变形构造,如液化混插、液化角砾岩等。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诱发大规模地表以下沙层液化,形成一系列液化变形构造与微地貌:液化沙堆、液化席状沙、沙火山、液化丘、坑状地形与混杂堆积。应用龙门山反射地震成果、古地震记录,结合区域构造可以给出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时间顺序与地震造山时期:(1)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碰撞发生于晚三叠世早期,二者的边界即现在的汶川—茂县断裂;汶川—茂县断裂于晚三叠世末逆冲推覆造山,三叠纪末龙门山地区的山地可称松潘-甘孜山,在其东侧形成前陆盆地;晚三叠世印支造山旋回的大陆动力作用是龙门山诞生与孕育的阶段。(2)映秀—北川断裂与灌县—安县断裂的逆冲活动时间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形成高山与前陆盆地。(3)早白垩世的龙门山已是一个由三条逆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山体,可称古龙门山,山高约3 500m。(4)三条断裂在古近纪的活动诱发古近系软沉积物变形,但断裂未发生逆冲推覆造山,沉积物为湖相细粒沉积,古近纪是一个地震活动期,但不是造山的阶段。(5)中生代龙门山经历了多次瞬时地震造山与平静期山脉剥蚀降低的过程,现在的龙门山是晚新生代期间多次地震瞬时造山的产物。与众多的龙门山地学研究者不同,本文系采用另一种思维——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即通过古地震途径讨论龙门山地区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56.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分布在皖浙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一带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体不仅在空间上相伴,且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又都与燕山期黄尖旋回的火山岩密切共生,亲缘关系较密切,将其归并为天目山超单元。该超单元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特点表明岩浆由造山带的山根或者加厚的双倍陆壳的下部熔融产生,为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其侵位机制不仅受区域构造控制,而且还受火山机构制约,以被动式就位为主,少数可能兼有主动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157.
唐坤  王学求  迟清华 《地球学报》2016,37(6):733-744
选取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沉积物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TFe_2O_3、FeO、TiO_2、MnO、P_2O_5、CO_2、H_2O~+、pH十四个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地理景观、土壤类型、降雨量等级下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该地球化学走廊带上化学蚀变指数。结果表明:在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作为沉积物主体的SiO_2、Al_2O_3两者含量为明显负相关而空间分布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CaO、MgO、CO_2高含量分布区则与碳酸盐岩地层或含碳酸盐矿物的土壤有关,而MgO的高含量还与走廊带上镁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表明了这三个指标的高含量受特定岩性或矿物的影响较大;Na_2O、K_2O含量除了受继承的基岩影响外,还受到后期的风化作用和气候及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对Na_2O来说尤为如此;TFe_2O_3、MnO、TiO_2、P_2O_5相对于在地质背景复杂地段,经过冲积平原的沉积物混匀后,含量差异更小;相对干冷的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FeO存在,使得其相对燕山地区含量差异较TFe_2O_3要小,在章丘以南相对温暖湿润地区更易被氧化而导致其含量整体较低;北方干冷气候条件下,沉积物H_2O~+含量普遍较低,局部高含量位于碳酸盐岩地层或第四系分布区;走廊带上的pH值反映了沉积物偏碱性的特征,而在章丘以南的地区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物pH值表现为中性-偏弱酸性;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的CIA值反映出在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低等的化学风化程度,兴蒙造山带沉积物平均风化程度相对华北克拉通沉积物的平均风化程度差异变化相对要小,显示兴蒙造山带的降雨量与温度等风化影响因素变化较小。作为反映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的量化指标,离子电位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沉积物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58.
东昆仑造山带在三叠纪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构造-岩浆带,也是一个对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在三叠纪形成了大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在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花岗斑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东昆仑地区三叠纪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 东昆仑与成矿有关的三叠纪花岗岩年龄为250~200 Ma,具有一个由低K系列-中K钙碱性系列向高K系列-钾玄岩系列过渡的明显趋势,240~200 Ma,A/NK比值由2.00降到1.00;(2)(87Sr/86Sr)i为0.710~0.715,εNd(t)值为-0.6~0.0,εHf(t)主要集中在-5~1,峰值为-2~-1,表明东昆仑与成矿有关三叠纪花岗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地壳物质,同时有少量的幔源物质加入;(3) 东昆仑地区在240 Ma进入后造山阶段,出现大规模的钙碱性花岗岩,220 Ma之后花岗岩大量减少,210~204 Ma出现的花岗岩以碱性A型花岗岩为主,标志着碰撞造山结束进入到板内裂解阶段.   相似文献   
159.
北祁连永登县石灰沟作为奥陶纪中堡群命名地,历来是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石灰沟奥陶纪中堡群可以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上段以出现大量碳酸盐岩、硅质岩、粉砂岩,夹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为特征。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堡群上段发育多层硅质岩,其层内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经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相、火山喷发相、变形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研究,认为该套特殊的沉积层系为典型的滑塌堆积。根据滑塌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及火山-沉积相序等分析,初步判断其形成于靠近岛弧的深水盆地环境,具多岛洋构造背景。这将为恢复和建立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演化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沟-弧-盆体系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沉积学佐证。  相似文献   
160.
取自小赛什腾山的3个岩浆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给出了437±10 Ma与487±14 Ma(XSST01)、390.8±9.1 Ma(XSST02)、400.1±7.9 Ma与445.8±10 Ma(XSST03)5组206Pb/238U平均年龄结果,这表明小赛什腾山地区存在470~480 Ma、440~450 Ma和390~400 Ma三期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侵入旋回,更正了小赛什腾山地区花岗岩均形成于海西期的认识?将本次给出的年代学数据与柴北缘构造带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年代学格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小赛什腾山地区490~400 Ma花岗岩侵位时间、期次与整个柴北缘构造带其他地区基本一致,这些年代学数据为证实小赛什腾山是柴北缘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认为,奥陶纪初期(470~480 Ma)岩浆岩的形成与柴北缘洋洋壳向北俯冲有关,奥陶纪末期(440~450 Ma)的花岗岩形成于同造山陆-陆碰撞环境,早泥盆世(390~400 Ma)花岗岩与俯冲-碰撞晚期岩石圈拆沉有关,初步厘定了约490~400 Ma小赛什腾山一带的大地构造演化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