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868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603篇
地球物理   1071篇
地质学   1318篇
海洋学   438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J型微振加速度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MJ型微振加速度仪的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992.
在单流体MHD近似下,研究了有背景等离子体流存在时的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地向流使两支漂移气球模DBM1和DBM2的不稳定增长更快.与卫星观测资料对比显示,诸多的观测观象与本模型的预言一致.这个结果对中磁尾磁场重联及高速等离子体流与亚暴膨胀相在近地触发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3.
994.
以往所采用的圆域扇形柱体近区地改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它们难于模拟复杂地形,因而精度较低。本文提出方域近区地改的多面体解析法,采用三角形拟合地形,地改域为方形,使计算精度大为提高,且计算易于实现。文中还给出了几个对比实例,说明本方法比圆域扇形近区地改的精度至少可提高10倍以上。该方法也可适用于中远区高精度地改计算。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着重讨论374富铀矿床蚀变带的特征,指出了前提蚀变的分带性和近矿蚀变展布的一致性,蚀变带内矿物共生组合的变化与主要造矿元素含量的变化相互对应,且演变规律有序,是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近矿蚀变蛋黄色水云母化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6.
湖北钟祥累托石粘土造浆机理及影响造浆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累托石的晶体化学特征出发,依据双电层理论和累托石的动电性质[ζ电位--48mV(pH=8)],阐明累托石与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原理,论证累托石是一种优质钻井泥浆原料,它的凝胶性能优于膨润土。通过造浆试验、化学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镜观察,查明影响本区累托石矿石造浆率的主要因素是;累托石含量、结晶度、粒度、形态、伴生矿物及pH值。  相似文献   
997.
大中地形对近地面层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卫国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89,8(2):156-166
本文对Mass,C.F.等的一层边界层原始方程诊断模式进行了适当修改,用于诊断大、中尺度地形对近地面风场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1)它可用来诊断地形对地面气流的动力影响,具有计算量小和一定的模拟能力;(2)1月地面在高原东北侧陕甘宁地区形成反气旋环流中心和从高原北部35°N经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东南角附近地面形成风向辐合线,可能主要受高原的动力影响所致。(3)由于祁连山对1月西风气流的影响,在它的附近形成中尺度气候系统。这些情况与资料分析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98.
用近震尾波估算昆明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和地震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应用推广了的Aki尾波理论模式,忽略震源频谱含量的影响,考虑到仪器系统和地球Q-滤波器对尾波频散的影响,计算了fp-t*和k-t*独立的两套尾波响应理论量板。在假定Q与频率有Q(f)=Q0(f/f0n关系的基础上,用云南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小震尾波资料,估算了昆明周围地区频率约1.0Hz的短周期波的地壳Q0值。结果表明,该区的Q0值在150-220之间,平均为191;频率相关值η不是常数,多数为0.2-0.3。这些结果与用尾波估算川滇交界地区的结果接近,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Q0值与美国西部地区类似,是属于低Q0值地区。 此外,用尾波与地震矩建立的关系,提出用尾波估算地震矩的一种可能方法,讨论了该区震级与地震矩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彭美煊 《地震》1989,(4):52-57
利用安芝的尾波公式,使用单台多震记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周围地壳介质的平均Q值及台站和震中间地壳介质的Q值。结果表明,各地Q值均在100—300之间,只有少数地区超过300,和川滇交界区、昆明地区、宁夏地区相似,属于低Q值地区。定襄—代县、右玉—繁峙、定襄—原平、闻喜—绛县、闻喜—永济、太原—娄烦Q值在300以上;临汾—绛县、临汾—秸山、临汾—洪洞、太原附近次之,其Q值在240以上,其它地区Q值多在150左右。高Q值地区表明该区地壳介质强度大,地震波衰减慢,易于积累应变能。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计算基式地震仪(SKZ)对于不同形态和不同初始斜率的14种归一化地震信号的响应,说明地震仪的初动特性与地震信号有很大关系。作者建议用伯拉格(Berlage)函数近似远场地动位移,并由基式地震仪的时间特性和伯拉格函数褶积计算出仪器响应。对于频率不同的伯拉格函数得出了仪器的初动特性。最后指出,用与初动分析相同的方法去分析所谓二动、三动特性,没有普遍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