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685篇
地质学   692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冯德益 《地球物理学报》1974,17(03):140-154
本文对波振幅比的正常变化作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利用波振幅比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应用范围。作为具体实例,给出并分析了1970年西吉5.7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实际观测结果。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较大地震前后波垂直向位移振幅比值|Ws/Wp|明显减小;(2)|Ws/Wp|异常在空间分布上与时间发展过程上都大致和波速异常相对应。 采用与研究波速异常完全类似的方法,提出了利用振幅比异常预报较大地震的一些初步途径。 本文最后简要地讨论了较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地震图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地震波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由地震图扫描输入、灰度规一化、水平线消除、时标和起震点提取及智能跟踪与细化等步骤组成.在地震波的跟踪与细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地震波的先验知识,以提高地震波自动提取的智能化水平.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一座异域风情的魅力边城,一个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这里是蒙古高原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早在20世纪20年代,举世瞩目的中亚考察团就在这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察成果,此后的近百年间,我国古生物学者在这里先后发现并命名了十余个新属种的恐龙化石。新千  相似文献   
24.
地表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大气运动状况不同,把对流层大气分为近地面大气运动和高空大气运动两种模式。近地面大气运动师生关注度高,考试频率大,学生对常见基本考点烂熟予心,轻车熟路。高空大气运动隐藏于喧嚣之外,关注度较低,常常成为失分的黑洞。笔者精选习题,细致分析,总结模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5.
结合学情,不可套用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或通过已有经验能感知的,切不可随意发问。例如,有老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假如发生地震了,你坐在船上感觉到船是上下摇晃还是左右摇晃?”显然,这个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提问是无效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这种感知,对这一问题无法做出回答。有效地发问需要教师对学情有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 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P)结构.结果表明, 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 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 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P为5.5~6.3 km·s-1V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P/VS为1.72~1.80), 对应较低的QP(280~410), 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 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P(300~400)和高VP/VS(1.90~1.96)特征, 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P(550~600), 对应较高的VP(7.0~7.8 km·s-1)和V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P/VS(1.85~1.96), 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 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 结合VPVS以及VP/VS, 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 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滑坡的地震波反演是确定滑坡动力学过程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的滑坡地震波反演大多基于点源模型,将滑坡面近似为点源,仅考虑滑体作用于滑床的摩擦力及其变化.但实际滑坡过程中,由于重力和滑动距离的存在,滑床还受到一个逐渐增加的正压力力偶作用.为定量探讨这一正压力力偶对滑坡地震波场的贡献,我们基于有限滑坡面模型,分别正演模拟了滑坡过程中摩擦力和正压力力偶的地震波场,得到了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在整个滑坡地震波场中的能量比例及其随距离的变化.研究发现,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具备近场项衰减特征,相较于摩擦力波场随距离衰减更快.正演模拟显示,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在滑坡尺度2~3倍距离范围内较为显著;但在更远距离上,由于其幅度大致随距离的平方衰减,其贡献几可忽略.此外,正压力力偶波场在波形特征上与摩擦力波场也存在明显区别,二者的相对大小与摩擦系数和坡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本文模拟分析表明,完整的滑坡近场地震波场应该同时考虑摩擦力和正压力力偶的贡献;滑坡动力学参数反演中,利用近场地震波记录,考虑有限尺度的滑坡面,原则上我们不仅可以确定传统滑坡动力学参数,还有可能确定摩擦系数和流体压力等参数在空间上的变化分布.

  相似文献   
28.
近惯性内波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是维持深层海洋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及海洋层结的重要能量来源。基于黑潮-亲潮混合区的多年深海潜标数据,分析了:(1)该海域近惯性内波及其能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2)上层和深层近惯性运动的频率、波数谱及垂向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丰富的近惯性动能,无论海洋上层还是深层均呈现显著的冬季强、夏季弱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12~2月)上层的近惯性能量可占全年能量的41%,深层近惯性信号同样显著,同潮汐信号相当。平板模型分析表明,该区域近惯性动能的季节循环特征主要受风场的季节变化所主导,同时受到黑潮延伸体流轴的摆动调制。  相似文献   
29.
揭示南海輓近海平面变动和古岸线诸多遗迹,探讨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一般规律,初步分析南海周缘中全新世和现代地壳构造升降速率,得出本区海平面上升率适中参考值为0.10—2.0mm/a,初步估算未来50年内海平面变化趋势在1.26—4.0mm/a之间;而构造升降受块断差异运动控制,一般规律是南海北部沿岸自东向西递减,由福建南部1.15mm/a至海南岛南部0.54mm/a。近代地壳形变资料亦证实这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0.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