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9篇 |
免费 | 1254篇 |
国内免费 | 7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篇 |
大气科学 | 79篇 |
地球物理 | 3389篇 |
地质学 | 2849篇 |
海洋学 | 20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88篇 |
自然地理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264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99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84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89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31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8篇 |
194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01.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了样品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进一步研究了龙泉山断裂带断层的发震潜力。结果表明: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运动方式以黏滑为主,兼蠕滑; 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强烈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也有明显断层活动,全新世断层活动不明显; SEM 、ESR、热释光(TL)测得的断层最新活动年龄为(1 210±121)~(110±10.0) ka; 最新活动年代和活动性具有分段性,中段断层活动性较弱,北段和南段断层活动性较强。总之,龙泉山断裂带为1条活动性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发震潜力,地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但相比其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其活动性已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02.
利用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的亚洲东部GPS远场水平位移数据,通过计算及比较分析4个独立震源解和倾/滑角效应,研究了远场地震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角度逆冲型地震来说,水平位移格林函数在远场位移场中占主导作用。基于此确定了远场GPS水平位移场能在反演中有效利用的空间范围,为联合远场GPS数据和近场GPS数据反演断层滑动分布作理论准备,并为远场数据反演位错Love数(h、l)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3.
Study o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 for near-fault pulse-type ground motion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In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 (IDR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lateral in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 of a nonlinear SDOF system from the maximum 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 of its counterpart linear elastic SDOF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RS for near-fault pulse-type ground motion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great number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in? uence of site conditions, ratio of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to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the PGV, and the maximum incremental velocity (MIV) on IDRS are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IDRS are signifi cant only at periods between 0.2 s - 1.5 s, where the amplifi cation can approach 20%. The PGV/PGA ratio has the most signifi cant in? uence on IDRS among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site conditions only slightly affect the IDRS. 相似文献
904.
905.
非稳态断层形变及其信息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首都圈75项断层形变监测资料的多年分析提出,在地壳形变的失稳阶段的断层形变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持续1~2年或更长时间的中期形态变化;二是尺度为1~3个月的快速形变事件.上述两类变化当以群体变化形式出现时,可能与华北地区的强震活动有关.本文用信息合成的方法提取单项断层形变的共性特征,并探讨其与地震孕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6.
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和海原断裂带西段的天然断层泥的分形方法和结果,并对断层泥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断层运动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7.
908.
乌尔逊凹陷西部边界断裂的幕式演化模式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西部的边界断层-乌西断裂, 对该凹陷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该断裂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幕式演化特点: 经历了分段连锁、宁静、活化和反转等4 个演化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点。其中, 分段连锁和活化阶段是凹陷的主要生长期, 分段连锁阶段以发育张性断块构造样式为特征, 活化阶段则以发育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为主。乌西断裂的幕式演化对乌尔逊凹陷烃源岩演化、储盖系统的分布及含油气系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9.
一次冷涡过程降水的微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一次冷涡天气过程中云微物理量的分布特征、降水粒子的增长机制及云下雨滴的蒸发效应。主要结果为:云系由低层暖性Sc云和冷性主体As云组成。As云底高2 km,云顶高大于5 km,云中存在比较大的过冷水区,–11.2 ℃时的过冷水含量0.21 g·m-3,但过冷水的含量分布极不均匀,大于0.05 g·m-3的过冷水区连续分布的宽度87%小于2.4 km,不利于云中冰晶的连续凇附增长;同时云下雨滴的蒸发效应大,直径小于1.0 mm的雨滴难以落到地面,因此本次过程只产生弱的降水。 相似文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