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Desertification is a global phenomenon that affects about two billion people. It occurs in arid zones wher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below 400 mm, partic- ularly in the marginal areas of the world's largest deserts. It is a result of water and wind erosion, over- grazing, global warm-ing, improper soil cultivation, and increased pressure ot population growth, and it causes degradation of soil and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vegetation. The direct result is less food for people and livestock, which influences pop- ulation and animal husbandry fluctuations. Despite ef- forts to combat and reduce desertification, the affected areas are annually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232.
在全世界,鲨鱼袭击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全球有12人死于鲨鱼的袭击,这在历年中是很特别的,因为按照往年的情况,一般每年大约只有5人死于这种不幸事件。人们还发现,在最近的100年里,鲨鱼袭人事件并没有呈下降趋势。根据《国际鲨鱼袭人  相似文献   
233.
《地理教学》2010,(18):54-54
2009年4月意大利拉奎拉地区遭遇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地震发生前,拉奎拉城外的蟾蜍大举逃离栖息地。科研人员注意到,尽管当时恰逢蟾蜍重要的繁殖季节,但96%的雄性蟾蜍在地震5天前逃离了它们的栖息地。而地震3天前,配对的蟾蜍数量下降为零。而且,地震发生后直到最后一次余震发生期间,当地并没有发现蟾蜍所产下的卵。  相似文献   
234.
为探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选取菲(Phenanthrene,Phe)作为PAHs的代表开展暴露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测得Phe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半...  相似文献   
235.
介绍国内外有关刺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形态特征数据,刺鳖可分为7个亚种,但根据分子系统地理学理论,刺鳖则分为2个地理种群,且认为A.S.hartwegi与A.S.spinifera为异名同种;刺鳖食性为肉食性兼腐食性,虾类和水生昆虫为其主要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DO丰富时,刺鳖可耐受不低于3℃的低温条件,但对缺氧状态耐受力较低;刺鳖性别由基因决定但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野生雌性约9龄性成熟,繁殖力低;刺鳖与珍珠鳖(Apalone ferox)杂交是可行的。基于相关内容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关分类学、冬眠生理、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6.
鸢乌贼是南海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是大型光诱罩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以2011年4个季度西沙海域光诱罩网船作业随机采集的542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样本,研究其摄食与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鸢乌贼雌雄比为1∶1,雌性成熟高峰期为冬季,平均性成熟指数(gonad somatic index,GSI)为2.97,雄性成熟高峰期为夏季,平均GSI为1.89;胴长171 mm以上雌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达到8.59,111~140 mm胴长组雄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为1.92,雌、雄GSI随胴长变化均较显著(p值<0.05);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59 mm和83 mm;同一胴长组中雌、雄个体的平均饵料质量差异性不显著(p值>0.05),但雌性个体最大饵料质量大于雄性个体;雌雄鸢乌贼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摄食等级除夏季以2级和3级为主外,其余各季度均以3级和4级为主,其中,3、4级在春季和冬季分别占71.02%和79.02%;空胃率(摄食等级为0)在秋季所占比例较高,为16.22%,其余3个季度空胃率均不超过5%,摄食对象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且有同类相残现象。  相似文献   
237.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质的浮浪体囊,沙蜇、海蜇、黄斑海蜇和Stomolophus meleagris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唯一无性繁殖方式是足囊繁殖,霞水母可通过足囊和由匍匐茎形成囊胞两种方式繁殖新螅状体,海月水母(A.aurita)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足囊繁殖、出芽生殖、匍匐茎生殖、纵向分裂、内繁殖体和外繁殖体生殖,同时有直接发育现象,Rhizostoma pulmo的无性繁殖方式有足囊,出芽生殖,匍匐茎,浮浪体芽。  相似文献   
238.
山东北部沿海四角蛤蜊性腺发育年周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海区四角蛤蜊的繁殖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自2007-04~2008-03,每月采集1次样品,同时,测定采样点的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四角蛤蜊全年只有1个主要的产卵季节:7~9月。配子成熟及排放期间,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为性腺发育提供能量,也有利于幼虫的存活和生长。从配子发生到成熟,卵径逐渐增大,并在产卵前达到最大,产卵后则降低。雌雄个体在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雌∶雄=1.138∶1,P<0.05),雌性略多于雄性,未发现雌雄同体现象。条件指数(软体部干重/壳干重×100)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四角蛤蜊在配子排放后,11月至次年1月间存在1个明显的恢复期,从最低值3.95(10月)逐渐上升至峰值11.95(次年1月)。  相似文献   
239.
利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对2012年6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不同扰动方案的集合预报试验研究。分别对集合预报中只考虑初值扰动、加入模式物理过程扰动和加入地表参量扰动的三种不同扰动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最优试验方案的降水集合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分析。(1) 同时考虑风场、温度场、湿度场、高度场和地表参量的初值扰动,以及考虑模式物理过程扰动的降水集合预报效果最优,可有效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效果。(2) 初值扰动和模式物理过程扰动对降水预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同的模式物理过程扰动会由于不同的初值扰动而产生较大差异,并且扰动的集合平均预报对降水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 对于位势高度场预报检验 ,集合预报平均要好于控制预报,并且随着预报时效延长,这种优势更加明显。(4) 对此次强降水过程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和全国区域的各量级降水预报TS评分检验可知,集合预报较单一的决定性预报(控制预报)效果有明显改善;集合平均预报一般都好于控制预报 ,同时集合预报也为预报员提供了天气不确定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40.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的风暴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峰  闵锦忠  孔凡铀 《高原气象》2010,29(2):429-436
利用WRFV2.2模式,对1977年5月20日发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典型超级单体风暴进行风暴尺度集合预报试验。通过对比由Monte-Carlo法和增长模繁殖法构造的集合预报系统的性能,检验了增长模繁殖法应用于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的合理性及其价值。研究表明,在预报误差的意义上,集合技术能够明显改善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单一确定性预报;但纯统计意义的Monte-Carlo法动力意义不足,导致集合离散度偏低;作为改进方法,增长模繁殖法充分考虑了预报中误差增长的信息,改善了离散度增长偏慢的缺陷。研究结果还显示,增长模繁殖法构造的集合预报系统的各预报评分(RSS、ETS等)均高于Monte-Carlo法,体现了增长模繁殖法的显著优势,但不同的繁殖周期对非降水场和降水场的预报能力有所差异,合理的繁殖周期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