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5篇 |
免费 | 1146篇 |
国内免费 | 9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3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506篇 |
地质学 | 2611篇 |
海洋学 | 269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71篇 |
自然地理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四川芦山中林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2):69-73
四川芦山中林飞来峰由四套次级飞来峰组成。这此级飞来峰在空间上层层叠置,并形成构造倒序结构。飞来峰的母体为宝兴杂岩体及其盖层,其成因为重力滑覆,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82.
作为构造活动和古地理演变最为敏感产物的三角洲系列(泛指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广布于不同类型的构造盆地中,盆缘坡度常是构造活动的表现。地貌,扇三角洲的堆叠及其几何学和与之共生的层序组合就成为指示构造活动的一种物理参数。裂谷演化过程中,形成扇三角洲—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组合的特殊充填序列。前陆盆地则发育着由深变浅的次深海(或深海)—浅海浊积扇/扇三角洲—海陆过渡—陆上磨拉石组合。走滑拉分盆地中构成特有的歪斜扇体,普遍为向上变粗和变粗又变细的层序。故可以此作为判别古构造性质的物理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3.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是大陆内部造山带在剪切体制下的典型构造之一,以多期韧性再造的叠置为特征。文中详述了它们的几何学特征、走滑剪切应变带内岩石的变形特点,并依据地质标志分析了它们的运动学方向,对它们的流变学意义及其在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硅酸盐熔体微结构单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熔融硅酸盐的各种性质,综合前人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硅酸盐熔体中的微结构单元进行了探讨。熔体中包含5种不同的硅氧四面体(以Qn表示,n为四面体中的桥氧数目),不同的硅氧键中的电荷分布以及Qn在Raman谱图中的特征位移区有区别,熔态谱和玻璃态谱之间也存在差别,同组成熔体和淬冷玻璃中,同一Qn具有不同的摩尔分数、自由能和无序度,并且熔体中Q4的振动是非Raman活性的。 相似文献
85.
86.
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分析了轴对称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从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位移理论解答,并给出了现有应力与位移理论解的适用条件。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位移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87.
88.
清镇县毛栗山发育的走滑构造型式,是一种出露良好,形式新颖的构造类型.它是笔者在1989年夏教学活动中,对毛栗山村南新修贵—黄公路沿线构造形迹的野外观测,初步发现和厘定的,文中描述和分析了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特征、组合展布型式及其运动程式等问题,力图在研究省内小型构造方面,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9.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相似文献
90.
《地学前缘》2017,(4):239-248
黄海盆地研究程度极低,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的构造资料,对黄海盆地的断裂系统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北黄海盆地和南黄海盆地主体断裂均为北北东向右行走滑断裂,控制盆地发育,而这些走滑断层的分支断裂控制着盆地内部的隆坳格局,走滑断层派生出的次一级正断层则以雁列状出现,主体为北东东-近东西向,控制盆地内的凹陷和凸起。黄海盆地及其周边断裂的平面组合及盆地内部凹陷和凸起的展布特征指示该盆地在新生代是在右行右阶走滑断裂体系下形成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等在新生代也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因此,中国东部可能在新生代整体统一的右行张扭性体制下形成了这一系列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