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4篇 |
免费 | 1145篇 |
国内免费 | 9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3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506篇 |
地质学 | 2609篇 |
海洋学 | 269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71篇 |
自然地理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挡土墙侧向土压力主要取决于墙体位移条件。在考虑土体平面应变简单加载条件下不同方向主应力的大小关系以及砂土剪胀特性的基础上,由砂土渐近状态公式得到挡土墙主动位移土压力区和被动位移土压力区任意墙体位移条件下侧向土压力系数K的计算公式。与已有方法相比,通过引入渐近状态准则,考虑了砂土剪胀特性对土压力大小的影响,计算参数确定方法试简单。通过与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2.
应用弹性力学的应变分析理论和抗差估计原理,推导了应变参数的抗差解及其误差影响函数.实际算例表明,应变参数的抗差解可以有效地抵制粗差的异常影响,得到应变参数的可靠解,这对于利用高精度GPS复测资料研究大尺度的地壳运动和变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3.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不同墙体位移方式下被动土压力的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对各种移动模式的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进行了模拟。再根据已有的模型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分别让刚性墙体朝土体一侧平移、绕墙体顶部转动和绕墙体底部转动,给出了这三种情况下墙后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图形以及相应的竖向应力的分布图形,同时给出了墙后被动土压力随墙体位移的变化规律。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墙后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5.
保护煤柱的留设可保护其上部的岩层和建筑物等,随着周围井下煤炭资源的采出,应对其上部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为了测量建筑物在平面上产生的位移量,常用基准线法和前方交会法进行观测。根据后方交会原理,只需在建筑物本体上设立测站,利用后方交会的观测方法观测和计算,减少野外作业时间,计算方法也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66.
67.
在石根华先生DDA程序的基础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了二次程序开发,实现了Windows用户界面,丰富了前后处理的功能,计算中也可以模拟边坡的开挖过程。介绍了程序的新功能、新特点以及程序在向家坝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以阿尔及利亚Salah场地为例, 利用CGS-THCM耦合模拟程序建立数值模型, 模拟不同方式注入CO2引起地表位移的变化规律, 提出将数值模拟手段与inSAR监测数据结合起来综合评估CO2地质封存工程中的CO2逃逸问题, 并建立了CO2逃逸-地表位移评估体系, 评估CGS工程中被封存的CO2是否逃逸以及逃逸量的大小。通过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工程初期引起地表位移较小, 随着时间的增加, 引起的地表位移越来越明显, 而且注入量大、注入压力大都会引起相对较大的地表位移。 相似文献
70.
滑裂面的准确选取对挡土墙稳定性分析有重要影响。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分别推导了直线和对数螺旋线滑移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研究了平面滑裂面和对数螺旋滑裂面主动土压力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直线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滑裂面的一种特例,随着滑裂面曲率增大,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逐渐上移,主动土压力合力略有增加,但对墙趾的弯矩显著增加,不利于挡土墙稳定性;挡土墙各参数对直线滑裂面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有不同影响,随着填土内摩擦角、挡墙倾角、填土倾角的增大而上移,随着墙土间摩擦角、黏聚力与容重挡土墙高度的乘积之比的增大而下移,合力作用点位置大致在0.2~0.4倍墙高处,说明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研究结果对准确选取滑裂面形状计算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