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71篇 |
免费 | 1361篇 |
国内免费 | 5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8篇 |
大气科学 | 107篇 |
地球物理 | 726篇 |
地质学 | 4657篇 |
海洋学 | 108篇 |
综合类 | 471篇 |
自然地理 | 3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13篇 |
2023年 | 288篇 |
2022年 | 398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243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261篇 |
2008年 | 302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颗粒流离散元的分析原理,以某岩质边坡为实例,构建了计算模型。根据实际资料,在计算模型中加了节理,节理的力学参数弱于岩体。在下方的抗滑挡土墙完全失去作用的情况下,用此模型对该滑坡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预测,分析了整体的变形、不同部位的位移和应力等运动特点,上部粉质粘土区系拉裂引起的下滑,下部碎石土区因挡墙损坏而产生沿节理面的滑动,但拉应力变化不大。指出了在该滑坡存在2个滑动面,并针对2个滑动面提供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2.
边坡坡体结构中,下伏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间接触界面(即基覆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边坡稳定性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边坡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著名的川藏公路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覆界面特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该路段河谷冰川地貌特征、2#滑坡后壁地下水渗水带特征和少量物探钻孔资料提出了新的基覆界面位置,即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界面位置在平均海拔2 325m,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帕隆藏布江河谷基岩出露处(海拔2 120m)。该新认识对2#滑坡工程整治设计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建议首先考虑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93.
北京戒台寺滑坡为一产生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差和地质环境恶劣条件下的大型破碎岩石滑坡群。滑坡规模巨大,成因复杂,总方量达920多万立方米。滑坡治理采用支挡、锚固、治水、注浆等综合治理技术。整治工程中,对滑坡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深孔、裂缝、地表观测网等监测手段,确定滑坡的变形范围、滑动面位置、主滑方向、各滑块的滑动方向以及之间的滑动关系,同时揭示了春融以及治理工程中各工序对滑坡的影响,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及评价工程效果提供依据,在整治工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大型滑坡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对三峡库区归州老滑坡在库水位从175m下降到145m过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黄金分割方法优化计算时步,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时岸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岸坡稳定性变化,确定了库水位下降量与库岸斜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将优化方法用到库岸斜坡稳定性分析中,可提高计算效率;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斜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不是单调降低,而存在一个极小值;三峡库区归州老滑坡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5.
以延安市子长县阎家沟滑坡为例,分析了沟谷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复活机理,认为沟谷型黄土滑坡再次产生失稳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水流不断冲刷侵蚀滑坡体,使滑坡前缘产生新的临空面,提出了基于"侧挡+排水"的整治措施,实现了低成本的沟谷型黄土滑坡的整治。 相似文献
96.
97.
在库水位的反复变动下,水库滑坡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变形特征往往是预警预报的现实依据。以三峡库区簸箕石滑坡为例,在充分认识其地质原型基础上,开展了滑坡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根据相似理论合理选择相似材料,并建立室内滑坡地质力学模型,设计符合原型地质环境条件的两个过程,对滑坡变形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前缘先出现变形,中后缘同时失稳。变形速率有先增大后逐渐减缓的规律,无明显征兆。 相似文献
98.
在天陇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发现上倪滑坡是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一处控制性不良地质体。本文在充分获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角度出发,结合其地层岩性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认为上倪滑坡在北侧和南侧各存在一个软弱面,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滑坡北侧危险性较大。通过力学计算,显示该滑坡自然状态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地震或暴雨天气下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极大,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影响。经过对三种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以深埋隧道形式从后壁通过上倪滑坡,保证工程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