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3篇
  免费   1361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479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726篇
地质学   4658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471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杭州清水湾别墅区滑坡结构、变形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主要是由于人工不适当开挖边坡造成斜坡地质体临空、雨水渗透诱发土体失稳下滑而形成的,通过计算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对斜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供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2.
杨钺 《浙江地质》2010,(11):41-41
嵊州市地处浙东丘陵山地,区内蠕变破坏的玄武岩台地滑坡分布较广,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113余处,为浙江省地质灾害重灾县(市)之一,因此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新丰江库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丰江库区布设一个范围约50 km×40 km、由50个地震临时台站组成的观测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位的人工震源产生的莫霍界面反射波;台阵中的20个台站和5个区域固定台还对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发生在库区的地方震进行了观测.本文联合利用人工地震莫霍面反射波走时和天然地震直达波走时,采用连续模型反演技术重建了库区上地壳P波、S波慢度扰动和Vp/Vs扰动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表明:新丰江库区东、西部地区上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库区东部地区构造复杂,多条断裂在该区呈交叉状分布.北西向的石角—新港—白田断裂带在库区段内具有复杂的岩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带在新港至双塘一线可能延伸至地下8 km左右;近北东向的断裂带切割地壳较深.峡谷区及大坝以东附近地区存在上、下贯通的波速比高值区,尤其是大坝以西的深水峡谷区,存在一条顺河走向的陡倾角断层裂隙带,为库水渗透提供了良好通道.库区西部地区为相对稳定构造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体透水性能较差,受库水渗透影响很小.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与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峡谷区及大坝以东附近地区上地壳介质性质呈现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微震分布在介质物性结构的特定部位,"软"、"硬"交错的介质环境是倾滑正断层型微小震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4.
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非常广泛,由于其具有分布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分布范围大、面小点多等特征,目前还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因此给黄土地区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无限边坡模型,结合降雨入渗-土体强度衰减规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延河一级支流幸福川流域,预测在有效降雨量30、50、100、200 mm条件下,该流域浅层滑坡发育程度,并与当前较为流行的SINMAP模型(地形稳定性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浅层滑坡主要分布在末级河流的两侧和源头,稳定和较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一级河流河道两侧和塬面上;通过对比分析,SINMAP模型计算的结果与本文建立的模型在降雨强度30 mm时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②在本文建立的模型评价结果中,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Fs(稳定性系数)<1.00的不稳定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30 mm的1.12%到200 mm的4.79%;相反,稳定区域则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③根据已发生灾害点的分布,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分布在Fs<1.25的比例明显增加,从30 mm的62%到200 mm的88%,在SINMAP评价模型中,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的64%分布在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区域内,说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通过与SINMAP评价模型对比,本文建立的模型主要采用基于降雨入渗规律,而SINMAP评价模型主要基于降雨汇流过程,因此在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区域特征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35.
36.
<正>哪里有地质灾害,哪里就有国土人的身影。他们冒着滑坡、崩塌、落石的危险,忘记自身安危,一心为群众排险解危。4月14日7时49分,突如其来的7.1级强烈地震突袭青海玉树。地动山摇后,余震仍然不断,地  相似文献   
37.
对于滑坡易发性预测中的水系、公路和断层等线状环境因子, 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缓冲分析提取距离线状因子的距离。但缓冲分析得到的线距离属于离散型变量, 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性且对点或线要素的误差较为敏感, 导致滑坡易发性建模精度下降。提出了使用水系和公路的空间密度等连续型变量改进线状环境因子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 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距水系和公路距离等14个环境因子(原始因子), 再将距水系和公路距离2个线状因子改进为水系密度和公路密度(改进因子); 之后采用逻辑回归、多层感知器、支持向量机和C5.0决策树等机器学习模型, 分别构建了基于原始因子和改进因子的机器学习模型以预测滑坡易发性; 最后利用ROC曲线和易发性指数分布特征等来研究建模规律。结果表明: ①改进因子机器学习预测精度均高于原始因子机器学习模型, 表明空间密度对于易发性预测的适宜性更好; ②在4类机器学习模型中C5.0模型对于滑坡易发性预测性能最好, 其次是SVM、MLP和LR; ③水系和公路两类环境因子的重要性较高且使用改进因子机器学习后这两类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名依然非常靠前。   相似文献   
38.
芷江地处湖南省西部,域内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野外调查、初步勘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方面对该县晓坪乡集镇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综合防治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39.
地质雷达在海岛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正朝着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范围更广、解释更准确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海岛的开发与海岛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岛工程勘查与工程质量评估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评估等工作越来越多。本文章结合地质雷达探测的优势,分析了海岛开发和地质调查中的研究内容,结合海岛上的滑坡监测、浅层断裂等地质灾害勘探实例,论述了地质雷达在海岛工程与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七彩云南后山边坡滑坡工程进行勘察,应用复合支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经科学施工,使滑坡得到有效治理。介绍了该滑坡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