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9篇
  免费   1556篇
  国内免费   1398篇
测绘学   1379篇
大气科学   762篇
地球物理   748篇
地质学   6504篇
海洋学   114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82篇
自然地理   193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希林  莫多闻 《山地学报》2001,19(2):150-156
从地貌灾害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地貌灾害预测预报需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以及进行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以泥石流为例,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现状及其热点、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以及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切人点和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泥石流小尺度空间预测,规模预测,时间预测,包括重现期预测、降雨预测和危险度预测的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公式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灾害评价和预测预报在灾害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02.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荣华  胡孟春 《热带地理》2001,21(3):198-20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以GIS为工具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按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森林生态环境好,部分园林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03.
在6个土层和10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与地形等6类20个环境因子变量,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6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5类1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各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以直接回归模型组为最优,PCA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次之,DCA非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最差.在每一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变量全部入选模型稍优于变量逐步筛选模型.6种模型中,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但模型结构最为复杂、需要的环境因子最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不仅拟合性和无偏性方面很好,而且结构最为简单、需要的环境变量最少,因而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904.
本文通过对名山室—天湖风景区的资源调查、定性分析 ,进行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适宜性评价及前景预测 ,将其定位为福建省的区域娱乐观光性风景区 ,并对其开发的区域形象设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05.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GIS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为进一步构建集成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6.
黄锡畴 《地理科学》2001,21(3):286-287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编绘并制印 (王化群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沼泽图》于最近问世[1] 。这是我国沼泽学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为推动沼泽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喜 !可贺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诸问题向人类提出挑战面前 ,沼泽湿地无论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和土地类型 ,还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以及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类生存环境 ,越来越引起国际上学术界、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日益关注和重视。 1971年国际上签订了拉姆萨公约。我国政府于 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成为缔约国之一。在…  相似文献   
907.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40-246
本文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统一体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8.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09.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0.
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研究IAEG信息(会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及其均匀性是影响岩体结构类型、岩体质量优劣及岩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工程岩体综合分区利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工程为例, 系统地讨论了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分级标准等。研究表明, 根据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特点, 综合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评价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