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24篇 |
地质学 | 8篇 |
海洋学 | 7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利用ECMWF提供的9a(198O-1988)资料,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500hPa全球东西风带的角动量和EP通量的季节过渡。结果发现:不仅角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急变,而且反映波活动的EP通量也存在相应的季节性急变。另外,季节性急变的发生时间在东西风带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2.
毕少兰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4,(2)
本文详细研究了激变双星系统的演化,发现磁制动机制导致的角动量损失要求星风的量级为10 ̄(-11)-10 ̄(-12)M_⊙yr ̄-1,这比太阳风强10 ̄2-10 ̄3倍,表明磁星风机制失效,作者认为驱动双星系统演化的角动量损失是由来自致密星的吸积盘外边缘物质溢出的惯性离心力所致。 相似文献
113.
用1995年5月至1999年4月KWBC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5°×5°客观分析资料,应用谐波分析把等压面高度场沿纬圈作富利叶级数展开,计算逐日25°~80°N每隔5°纬度递增的沿纬圈的扰动动能与平均动能转换率(E)、角动量涡旋输送(RM),分析了E和RM的年、季分布特征及其与新疆暴风雪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E和RM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周期性;E的正高值中心与新疆暴风雪过程有较好的关系,出现E正高值中心的日期作为预报指标日,其后3~6 d新疆将出现暴风雪天气过程,出现RM负低值中心的日期作为预报指标日,其后3~8 d新疆有暴风雪过程发生;当E的正高值中心和RM的负值中心同时出现时,更确定了新疆暴风雪过程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4.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南极气温资料、南极臭氧资料、环南极海冰资料、太平洋海温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资料的模拟验证,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与德雷克海峡海冰减少在时间上有一一对应关系。南极半岛海冰减少是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起重要作用。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角动量交换在南、北半球有不同的形式。强震起源于海平面振荡。 相似文献
115.
利用(1989年11月一1999年3月)冬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沙海区冬季大风(简称为南沙冬季大风)与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中的超长波、长波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高纬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是造成南沙冬季大风的最主要原因;当中、高纬的角动量输送达到一定数值后,伴随南沙海区会出现一次大风过程,在南沙冬季大风出现前期,偏高纬度的角动量有一次同步向北输送过程,使中、高纬西风增强,结果还表明:纬向扰动动能大多集中在超长波段内,经向扰动动能随纬度的不同主要集中在2—6波波段内。文中在这一基础上分析得出南沙冬季大风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6.
对一类具非零角动量的平面三体系统研究其三体构形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根据Agekian和Anosova提出的构形图(homology map),三体系统按其构形特点分属于4个不同的区域.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初始位置位于不同区域中的构形颗粒(homolgydrop)的演化,并就有关性质与Heinamaki等人研究的角动量为零的三体系统作了比较指出,构形颗粒的组成系统全部发生解体的时间在L区域最早,H区域最晚,这与零角动量系统不同.还对4个区域的三体系统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各区域中末解体的系统数随时间指数衰减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7.
大气角动量(AAM) 变化和地球自转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可应用于全球环流模型的检验.根据日本气象厅全球环流模型的输出数据计算出AAM 函数,将AAM 函数的模拟值与它的观测值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序列相比较,来检验该模型对大气角动量的模拟.限于篇幅,仅给出AAM 函数的季节性分量模拟的结果.对于半年项,轴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的模拟值都偏高,赤道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很小,因而未予考虑;对于周年项,轴向AAM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低,而赤道向AAM 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高,轴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最好,而赤道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较差.总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系列可以作为全球环流模型检验的一种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重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大气角动量平衡研究的一些代表性工作。总结了地气系统角动量交换、角动量输送及其与山脉和摩擦力矩异常、地转异常、ENSO等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些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9.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中某些短周期项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2,(13):33-39
本根据1974.0-1980.0年的日长(LOD)资料,太阳黑子相对数(SP),以及计算得到的日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相同时期的轨道角动量变化率序列·/J⊙,对它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LOD的短周期变化中,近95天和120天项可能来自太阳的周期性活动,而大行星的轨道运行引起日心的周期性轨道角动量变化率或许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外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0.
顾震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17):73-79
本采用国际时间局(BIH)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日长变化序列(LOD)和美国气象中心(NMC)及日本气象厅(JMA)推导出的大气角动量(AAM)来重新检测固体地球和大气之间的季节性差异。从4种滤波序列中发现由AAM推出的LODatm周年变化高于观测的LOD约17%,而LOD的半年振幅变化超出LODatm的约30%。本还讨论了几种因素,例如洋流中季节性变化,气象中的系统误差,平流层风的贡献,核的惯量矩作用,空气质量的重新分布补尝及其他未知的激发源来解释它们之间不平衡,今后10年,在研究角动量不平衡中,将用固体地球-大气-海洋动力学系统来代替简单的固体地球--大气的两体动力学系统。海洋对这季节性不平衡可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