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1篇 |
免费 | 900篇 |
国内免费 | 12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544篇 |
地质学 | 5106篇 |
海洋学 | 313篇 |
综合类 | 317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88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320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2.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理论和新方法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80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 4个方面地质历史分析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结果,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评述了成藏期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并讨论了它们在叠合盆地成藏年代学分析中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泥丘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泥丘主要发育在台缘斜坡及台地内部水体比较安静的缓坡环境中,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条件是形成灰泥丘的两个重要条件。通常情况下礁、丘不相互共生。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蓝藻及其它微观藻类、细菌等)建造的,或者以微生物为主、并有其它多门类生物(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棘皮、头足、腕足、多门类钙藻等)参与建造的,是主要由灰泥组成、具有穹形特征的碳酸盐岩建隆。其中,灰泥是指粒径小于0.01mm或0.005mm的碳酸盐矿物,而非陆源粘土矿物,是热带、亚热带静水环境中沉积的特有产物之一,并主要由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光合作用胶结固化… 相似文献
104.
105.
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成岩作用的重建及其对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及埋藏-成岩作用的控制.
河流相砂岩的物性好于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4.8%和12.7×10-3μm2,
9.8%和5.8×10-3μm2). 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
晚期成岩阶段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及导致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106.
地下深部灰岩岩石特性的单孔雷达反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岩中岩溶和裂隙发育规律研究是研究陷落柱发育规律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孔雷达反射图像上岩溶和裂隙反映清晰,单孔雷达反射法用于灰岩岩石特性研究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灰岩岩石特性的单孔雷达反射研究的空白,为地下深处灰岩岩石特性高分辨率探测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在平硐洞壁声波测量、全硐段结构面精测工作的基础上,以国标为基本依据,对水电工程岩体风化带定量划分进行了研究,除规范规定的波速比指标外,提出了其它两种定量指标:单元面积节理数和锈染裂隙占有率,并结合某电站坝址区岩体地质环境和风化的总体特征,制定了指标利用原则及划分标准,最后对该水电站坝址区一条剖面上各平硐风化带进行了综合划分。 相似文献
108.
109.
渤中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沉积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改造,不同成岩作用改造使储层极为复杂,因此识别不同成岩环境对潜山储层预测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确定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正常海水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作用引起的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物性中等,储层非均质性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镜下特征,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分析表明虽然在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埋藏成岩环境下均有溶蚀作用发生,但对该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影响最大的是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大气淡水环境下的表生岩溶作用,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遭受长时间风化淋滤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而埋藏环境下溶蚀改造对储层物性改造有限;新近纪期间深埋环境下大规模胶结作用是本区奥陶系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岩石孔隙是储层储集油气的重要场所,通过铸体薄片进行岩石孔隙结构分析对储层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孔隙结构较为复杂,铸体薄片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干扰因素,致使常规方法面孔提取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引入一种多阈值铸体薄片面孔自动提取方法(ctsPore方法)进行孔隙区域提取和面孔率估计,方法综合利用HSV色彩空间中不同参数提取孔隙区域。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确定了一套ctsPore阈值参数,以解决溶蚀孔与噪声易混淆的问题。实验以伊拉克A油田中新统 Asmari组A段碳酸盐储层为例对所使用算法进行了效果检验。算法精度和效率分析实验表明,基于ctsPore方法的碳酸盐岩铸体薄片面孔提取误差小于0.24%。全井段铸体薄片分析结果表明,A段储层面孔率范围主要分布在6%~8%,储层较为致密,从上到下A1~A3小层的储层平均面孔率分别为6. 9%、11.7%、5.4%,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和岩性等纵向分布规律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