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69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431.
湖南秀才洞铀矿位于诸广山北部的鹿井矿田,极具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秀才洞铀矿成矿条件,揭示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及成矿成岩机制,本文开展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对矿区典型岩浆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属酸性岩,具富Si低Ca偏碱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花岗岩富集Nb、U、Th和Ta等高场强元素,贫Sr、Ba、V、Cr、Co、Ni等元素,具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岩浆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平展型”,具强Eu负异常特征,岩浆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以为同一成矿系统。矿体均产于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岩和地层均提供了一定的铀源。结合矿床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与岩体的空间关系认为秀才洞铀矿是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相似文献   
432.
油洞断裂是长江铀矿田NW向主断裂之一,研究和勘查程度相对较低。通过对该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演化特征以及含矿特征的详细评价和研究工作,认为:油洞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的构造带,在110~70Ma之间发生了右行韧性剪切作用,断裂内花岗岩和辉绿岩均发生糜棱岩化,韧性变形自NW向SE逐渐增强,韧性变形的温度为280~350℃,形成差压力为62.6~118.1MPa,平均值为81.4MPa,水或流体对岩石的弱化和蚀变作用可能促进了岩石韧性变形的发生。韧性剪切作用破坏岩石的结构完整性而形成构造薄弱面,从而使其张裂、破碎,成为含铀热液迁移的通道和铀矿赋存的空间,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矿体;同时,韧性剪切带空间上产状稳定,向深部延深较大,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大意义。长江矿田油洞断裂南东段韧性剪切作用最强的地段是进一步深部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33.
错那洞穹隆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核部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眼球状片麻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花岗质片麻岩2个样品的锆石开展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片麻岩中的锆石发育核-幔-边结构,核部为具溶蚀港湾结构的继承锆石,幔部为具韵律(震荡)环带的岩浆锆石,边部(增生边)为重熔变质成因的黑锆石。岩浆锆石幔部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0.6±2.6)Ma~(501.1±2.5)Ma,代表该片麻岩的早古生代岩浆结晶年龄。边部变质锆石的新生代重熔年龄为(37.7±0.5)Ma,可能代表藏南拆离系的启动时间。早古生代岩浆锆石幔部的ε_(Hf)(t)值为-2.1-+5.3 (平均值为+2.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1.6 Ga(平均值为1.3 Ga),表明其源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元古宙地层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内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新生代穹隆构造变质事件,本文认为错那洞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受控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壳板片向冈瓦纳大陆下俯冲的造山作用,同时记录了新生代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后的变质和深熔事件。  相似文献   
434.
太平洞金矿床是我国黔西南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然而,由于发现时间短,其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对矿床成因模式和成矿机制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太平洞金矿床矿石的显微组构特征,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以及Nano-SIMS微量元素面扫描(Mapping)和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矿石中的黄铁矿按形态分为草莓状黄铁矿、半自形?自形黄铁矿以及不规则状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黄铁矿中含有As(0~8.482%)、Au(0~0.092%)、Co(0.059%~0.195%)、Cu(0~0.407%)、Cr(0~0.083%)、Zn(0~0.016%)等多种微量元素。元素相关性分析证实As与S呈负相关关系。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根据As元素的分布特征将环带黄铁矿细分可为PyⅠ(核部贫As的黄铁矿)和PyⅡ(核部富As的黄铁矿)两类。载金环带黄铁矿的元素面扫描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PyⅠ核部富Zn、Cr、Ni元素,贫As,δ34S值多分布在1.1‰~5.9‰,环带则相对富集As、Au、Cu、Mn等元素,δ34S值为–0.7‰~4.7‰;PyⅡ包括成矿期形成的富As核部(δ34S值分别为0.6‰、4.7‰)和宽度不等的增生环带(δ34S值为–1.6‰、3.7‰)。通过对比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载金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特征,推断贵州太平洞金矿床中的硫来源于深部岩浆硫。同时,Nano-SIMS元素面扫描分析对BSE图像显示的黄铁矿环带中元素的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呈现,揭示了环带尺度的元素分带性——成矿过程中流体活动的"脉冲"效应,即增生环带往往是由更次一级的生长环带所组成的。高分辨率的元素面扫描结合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可能源于深部就位的岩浆分异出的载金气?液流体沿断裂系统经长距离运移到达地表,并充填?交代围岩成矿。  相似文献   
435.
山东半岛九天洞洞穴环境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旅游洞穴九天洞为研究对象,对洞穴环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旅游活动和外界环境变化对洞穴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九天洞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且洞穴温度略高于当地平均温度,这与洞穴通风、旅游活动、监测时间等因素有关;(2)洞内相对湿度与洞内空气温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洞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温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变化特征;(3)九天洞CO2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秋季高冬季低,与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和微生物活动以及滴水速率的变化有关;(4)距洞口越远的监测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小,CO2浓度越高,说明距洞口越远受洞外气候变化以及洞穴通风的影响越小;(5)九天洞各监测点pH值和电导率主要与外界气候变化有关,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降水偏少的干旱年,监测点pH值偏高,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436.
何小芊  谢珈  张艳蓉 《中国岩溶》2019,38(6):957-966
洞穴旅游是最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之一,游客对洞穴景区旅游形象的认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对景区的营销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旅游网站上的点评、游记等网络文本为基础,采用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贵州织金洞旅游形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40篇游记样本与2591条点评样本中提取出23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于织金洞自然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织金洞”、“溶洞”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关联词汇的关系强度表明织金洞中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岩溶景观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旅游形象属性主类目中涉及旅游景观的高频特征词最多,其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设施;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是织金洞最大的特点,洞穴内灯光效果对游客游览有最为直接的影响。③游客积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所占比例达81.85%,消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不到10%。   相似文献   
437.
魁岐花岗岩体晶洞中霓石、含锰钠铁闪石等晶洞矿物极为丰富,晶体形态完美,花样繁多,举世罕见,且有重要的矿物学意义。经采用经典方法精确测量研究发现:1.霓石晶体的偏锥状主要由d{131},q{692}组成(与其他研究报道不同);2.有从偏锥状→蛹状→柱状完善的宏观形态演化系列,晶体数量丰富,棱角清晰世界无先例;3.典型的双晶面依(100)的凹角式和闭合式接触双晶,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这是我国首次揭露十分完善的霓石晶体形态规律。含锰钠铁闪石晶形也十分完整,丰富,具有重要的矿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8.
鄂西高坪龙骨洞地层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特点,龙骨洞的地层可划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剖面的底部,在洞穴沉积物的形成初期,沉积物粒度较粗,形成水动力较强的暗河环境;第二部分是钙板层或强钙质胶结层的形成,表明洞穴处于干涸或水很少的环境;第三部分是地层的主体部分,以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形成于弱水流的暗河环境,化石主要产自这部分;第四部分是剖面的顶部,为钙板层,洞穴干涸。洞中的化石和石器部分是被水流带入洞中沉积形成的,部分为人类和巨猿在洞中生存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439.
黄敦义  雷文礼 《云南地质》1997,16(4):377-385
矿床为一典型的单锑层控矿床。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被脚组中段燧石岩层内,明显地受背斜转折端控制。矿物成分简单,原生金属矿物只有辉锑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及少量重晶石,它们均充填在岩石的缝洞中。围岩蚀变微弱,具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特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源(矿源层的形成)——运(矿液的生成及运移)——储(金属硫化物在有利的容矿构造内结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40.
韩国的溶洞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溶洞的保护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以幻仙洞为例介绍了韩国的溶洞开发现状、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措施,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