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4篇
  免费   1894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862篇
地球物理   3675篇
地质学   1464篇
海洋学   1281篇
天文学   429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18篇
  1965年   24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太阳系星球的物质状态、形态面貌、体积、物质密度、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和角动量等作为根据,研究它们在宇宙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以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太阳系(乃至宇宙星球)是在46亿年前,宇宙中一个巨大灼热的星球,在高速度左旋旋转(公转和自转)运动的过程中,从尾部分离出来的物质,经过……恒星、行星和卫星依次波状旋转分离运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62.
针对长江中下游三个大水年1991、1998和2016年,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对比了夏季降水的季节内特征,分析了引起降水季节内变化的大气环流季节内振荡ISO演变及源地。小波分析表明,三年季节内降水周期差异明显,分别为20~30 d、20~40 d和10~20 d。随之,以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指数及热带外Rossby波活动通量,诊断了引起三年季节内活动异常的热带和中纬度ISO变率特点。结果显示影响三年季节内降水的ISO差异较大。1991年受到来自印度洋10~30 d和中纬度高层Rossby波10~30 d的ISO共同影响,造成周期为20~30 d的低频降水;1998年ISO来源路径单一,受中北太平洋30~60 d和10~30 d的ISO西传叠加作用,降水表现为20~40 d的振荡;引起2016年季节内降水异常的ISO源地较多,既有来自印度洋向东北传播30~60 d的ISO,又有来自太平洋向西北传播10~30 d的ISO,还有来自热带外10~30 d的ISO,三者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引起降水10~20 d的振荡。研究结果对认识长江中下游夏季集中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本文采用逆时递推,在空间域完成纵横波分离,同时实现了位移场成像和纵、横波的独立成像。模拟数据与实际资料试算表明,对纵波和横波分别成像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文中还就偏移速度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和实际资料的预处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Curvelet变换及其在地震波场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多尺度分析可以有效处理一维信号的点奇异特征,但对于二维信号的线奇异特征,小波变换显得无能为力。Curvelet多尺度变换可以对时空信号进行最稀疏表达,能够获得最优的非线性逼近。通过分析地震信号在Curvelet域三维空间的特征,认为时空信号的不同波组成分在Curvelet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从频率、角度和空间位置实现有效反射波和干扰波的分离。理论模型与实际单炮记录处理结果表明,Curvelet域方法在分离干扰波、突出反射波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保持有效波信息,保真度好。  相似文献   
65.
利用分布在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的2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弱各向异性条件下P波速度扰动调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上地幔P波各向异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西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印度大陆俯冲的影响.印度大陆的P波快波方向总体为NNE方向,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这表明印度大陆上地幔流动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一致.青藏高原内部、东天山的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接近,而在青藏高原南缘、北缘及东北缘等块体边界地区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中国大陆东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在扬子板块内部P波快波方向为SE方向,这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一致.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可能与华北克拉通裂解有关.中国大陆东北的东部平均方向为SE,而在兴安岭一侧为SSW方向,即平行于构造线方向.根据各向异性的倾角,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大体可分为三块:1)青藏新疆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推测该区形变力源主要为上地幔物质水平流动.2)南北带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较大,特别是在青藏东缘地区的倾角约为40°,这可能是由于青藏向东挤出过程中受华南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在板块边界地区产生了垂直变形.3)中国东部地区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在中国大陆东北部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这可能是该区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而在太行山、大别—苏鲁地区各向异性倾角较大,这表明该区上地幔以垂直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66.
破碎波对近海海岸地形以及海岸建筑物影响强烈,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孤立波、规则波作用下破碎带的床面形态以及孔隙水压力进行分析。破碎波冲击海床,破碎处床面上形成沙坝和沙坑,与规则波相比,孤立波破碎时对床面的冲刷更加剧烈,床面形成的沙坝和沙坑尺度更大,且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幅值也较大。同时研究了波面变化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发现波面变化历时曲线与孔隙水压力历时曲线相似,与孔隙水压力梯度历时曲线更为相似,说明波面变化更能反映海床内部孔隙水压力梯度的变化。通过探讨波浪与海床之间相互耦合作用,发现破碎带地形变化使得波浪出现不同破碎类型,分析得出卷破波比崩破波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幅值大。  相似文献   
67.
与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的赤道波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重点研究与热带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联的赤道波的识别。考虑到赤道波的本质为截获在赤道地区的一般的气候平衡场附近的线性动力过程的固有模态,首先从原理上阐明了POPs分析技术对于分离各类赤道波动的有效性,以后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对日本静止气象卫星所观测到的黑体红外辐射温度资料进行了POPs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中,对应于40d振荡的模态基本表现为Kelvin波的结构;对应于10d左右的模态,亦为Kelvin波,而在2d尺度上,则分别存在经向模态序号n=1和n=2的西进和东进惯性重力波。分析中还发现了西进的混合Rossby重力波的存在。  相似文献   
68.
该文由修正过的含大地形的准地转正压模式方程出发,考虑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实际情况,忽略其东西向地形坡度,再利用约化摄动方法,求其孤立波解,并得到结论:当基本气流无切变时,地形是产生Rossby孤立波的必要因子。  相似文献   
69.
表面多次波压制的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绝大多数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将多次波视为相干噪音进行压制.表面多次波的压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预测减去法和基于信号处理的滤波法.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两类多次波压制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各类介质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本文也阐述了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自适应相减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GPU...  相似文献   
70.
多层沉积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彩红  梁建文  张郁山 《岩土力学》2006,27(12):2191-2196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含多个沉积层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二维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并以一具有3个沉积层的凹陷地形为例,分析了凹陷地形中沉积层排列次序对SH波散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地形中沉积层排列次序将显著改变凹陷地形的卓越频率,沉积层的某个(些)排列次序有可能对入射波产生巨大的放大作用;此外,沉积层的刚度、厚度以及凹陷地形的深宽比等均对凹陷地形的放大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