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A nondivergent barotropic model (Model 1) and a barotropic primitive equation vortex model (Model 2) are linearized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n their perturbation wave spectrums are computed with a normal mode approach to study the instability problem on an appointed tropical cyclone (TC)-like vortex, thereby,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properties of spiral cloud bands of TC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stable mode of both models exhibits a spiral band-like structure that propagates away from the vortex outside the radius of maximum winds. The discrete modal instability of the pure vortex Rossby wave can accou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eyewall and the inner spiral band. The unstable mode in Model 2 has three parts, i.e., eyewall, inner and outer spiral bands. This mode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mixed vortex Rossby-inertia gravitational wave. The unbalanced property of the wave outside the stagnation radius of the vortex Rossby wav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outer spiral band in TCs. Accordingly, the outer spiral band can be identified to possess properties of an inertial-gravitational wave. When the formation of unstable inner and outer spiral bands is studied, a barotropic vortex model shall be used. In this model, the most unstable perturbation bears the attributes of either the vortex Rossby wave or the inertial-gravitational wave, depending on the vortex radius. So such perturbations shall be viewed as an unbalanced and unstable mixed wave of these two kinds of waves.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5年7月19—20日台风"海棠"登陆前后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的螺旋雨带的结构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中心所处的两条雨带位于台风中心东北象限,其南雨带的移动和强度变化与850 hPa正的涡度带在19日02—18时(世界时,下同)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台风流场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将海上850 hPa正的涡量大值带逐渐与南雨带合并,造成南部雨量中心的雨量增幅。南雨带北移逐渐与北雨带合并,造成北部雨量中心的雨量增幅。另外,分析暴雨的发展与高低层垂直切变风的高层辐散流场有关;最后讨论了雨量中心附近区域低层对流涡度矢量(CVV)垂直分量的发展条件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记鱼粪化石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5,10(Z2):89-96
壹、译名问题各地质时代脊椎动物之粪便,因其产状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秘鲁海岸外若干岛屿上所积之鸟粪,西班人名之曰guano,系秘鲁语huanu之转音。Huanu原为粪之通称,转  相似文献   
44.
卢衍豪 《地质论评》1945,10(Z1):15-28
一绪言三十一年秋,黄汲清、杨锺健、程裕淇、周宗浚诸先生自新周南部库车铜厂附近之库车层中采回一种形体极小之轮藻类(Charophyta)芽胞(Oegenia)化石。这些芽胞的大小仅及一公  相似文献   
45.
袁敏  平凡  李国平 《大气科学》2018,42(5):1000-1012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1年第9号热带气旋“梅花”的两次路径转折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槽和越赤道气流等外部大环境场的变化对路径转向有影响,第一次路径转折期间,眼墙和螺旋云带分布变化不大;第二次路径转折前后,台风眼墙从双眼墙结构演变成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台风眼区发生了眼墙置换与合并,以及螺旋云带与眼墙合并过程。机制的定量分析表明:第一次转向期间,环境风场的纬向和经向分量对引导气流的贡献在83%以上,表明外部环境风场对其路径转向的影响较大,内部的风暴尺度风场对其路径转折的影响程度较小;第二次转向期间,风暴尺度场的纬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从23%上升到36%,经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介于35%~47%之间,表明内部非对称结构与外部大尺度环境流场对第二次路径转折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6.
47.
螺旋CT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CT最显著的特征是X线球管围绕病人旋转时,扫描床上病人连续通过机架,由于滑环技术的发明螺旋CT于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它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由于产生容积数据,螺旋CT产生较少的呼吸遣漏扫描且可行允许重建,提高了Z轴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48.
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管式高效传热传质元件的工程应用进行理论探讨,根据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的形成机理及传热特性,通过建立单组分流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了液膜速度和厚度解析解,并分析了在蒸发、冷凝时水平螺槽管的表面几何形状对液膜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的厚度主要受表面张力和槽道表面几何形状的影响,在槽道内弯处较厚,而在槽道起始处较薄,冷凝时与蒸发时相比液膜厚度更薄,液膜分布更均匀。相对于光滑直管,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分布,具有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49.
抑制涡激振动的螺旋列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池模型实验结果和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内外试验数据,着重分析用于抑制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螺旋列板几何参数(鳍高和螺距)及覆盖率对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并对水动力直径和水动力系数的选取对预报涡激振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适合于海洋立管工程应用的螺旋列板几何和设计参数选取的建议,为螺旋列板工程应用、海洋立管强度和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21例门急诊下肢外伤后普通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及可疑骨折,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影像资料,并重新采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灰度重建(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DCT3D共显示SchatzkerⅠ型10例;Ⅱd型4例;Ⅲ3例;Ⅳ型2例;Ⅳ型1例和Ⅴ型1例。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以准确评估21例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性,避免了普通平片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漏诊及误诊。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