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6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藻类及其生物溶蚀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 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0多个藻类标本和岩石标本进行逐步观察、鉴定和统计, 重点分析了石林表面的藻类藻类群落与石林溶蚀形态的关系和成因机制. 研究认为, 气生蓝藻有着积极的生物溶蚀作用, 能够影响喀斯特溶蚀形态的形成, 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主动控制(藻生物控形作用), 主要反映在微形态(<10&#8722;3 m)及小形态(10&#8722;3~10&#8722;1 m)上, 分为藻个体控形作用和藻群落控形作用, 前者主要控制微形态, 后者主要控制微形态和较小的小形态; 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促进作用, 它贯穿于所有喀斯特形态形成的过程中. 藻类的生物溶蚀作用加速了整个石林喀斯特地貌的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5-X-Y井85份沉积样品开展了孢粉和藻类分析,探讨了钻孔所在区域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环境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演替,并推断了气候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钻孔所在区域始新世—渐新世古湖泊发育,水域范围存在波动,渐新世整体上湖泊水域范围有所收缩,中新世湖泊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始新世钻井周边丘陵和低山地区发育以常绿栎和胡桃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湖泊周边生长桤木林,气候温暖湿润,渐新世的植被类型仍是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但是常绿林的缩小和针叶林的扩张则指示气温和湿度下降,中新世常绿林的扩张则指示了温度和湿度回升。  相似文献   
23.
宜居地球、地外生命探索以及资源勘查等的需求使真核生物的早期溯源和演化趋势研究成为国际热点.根据已发现实体化石、分子化石和分子钟证据,将元古宙真核藻类演化划分为环境准备(2.45~1.70 Ga)、缓慢发展(1.70~0.80 Ga)、剧烈波动(0.80~0.64 Ga)、快速辐射(0.64~0.54 Ga)四个阶段.元古宙真核生物的出现、演化和辐射进程与地球氧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如冰期)的发生具耦合性,表现出早期生命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协同演化.真核藻类在1.70~0.80 Ga期间的缓慢演化可能与长期较低的大气氧含量(约为现今水平的1%~10%PAL)有关.低的大气-海洋氧化程度不仅限制了真核藻类生存空间,也通过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供应约束,限制了真核藻类初级生产力水平.因此,地球表层氧化可能是地球宜居演化,并孕育出真核生物等各种复杂生命的主要原因.从地球系统形成与演变的角度探索生物圈演化或能对生命的过去和未来给出更为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24.
藻类生物在重金属矿物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繁翔 《地质地球化学》1993,(1):71-72,F003,53
  相似文献   
25.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甾醇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7,C28和C29甾醇(△5.22,△22,△5和△5.24(28)和5α-甾烷醇)在青海湖三孔近代沉积物(QH,QE和QO)中被检出。其中以C29甾醇占优势。在QE和QG孔沉积物中还检出了低浓度的三个C30甾醇(4α,23,24-三甲基-5α-胆甾-22E-烯醇(甲藻甾醇),4α-甲基-24-乙基-5α-胆甾-22E-烯醇和4α-甲基-24-乙基-5α-胆甾烷醇]。在QH和QG孔上部层段沉积物中,C27,C29.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甾醇的碳数分布的平行性,甾烷醇/△5-甾醇及△22-/△5.22-甾醇的比值随沉积物埋深而增加提供了甾酸氢化作用的间接证据。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甾醇主要来自湖区丰富的高等植物和湖中的藻类等。在QG孔80~100cm和120~140cm层段沉积物中,5a-胆甾烷醇浓度迅速增加可能反映特殊的生物(介形类)对该二层段沉积物中高浓度的胆甾烷醇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北京西山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宗正 《地质科学》1990,(4):403-407
1980年,作者于北京西山青白口系的命名地点——青白口村西,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这些化石呈椭圆形、卵形、肾形及鞋底形等多种形态,有的带有拟茎构造。它们与广泛出现在我国东部前寒武系相当地层中的宏观藻类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27.
28.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论评》1995,41(3):197-204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及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牟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 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孢粉在苏北沿海辐射状砂脊群地区沉积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家声 《沉积学报》1987,5(4):147-158
把孢粉学用在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把孢粉作为沉积物的特殊成分,指示物质来源及其分布规律,以了解海洋沉积环境的方法,在我国颇为少见。该项研究将丰富孢粉学的研究领域,促进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深入。这种有益于沉积环境研究的孢粉指示法,应该在沉积学的研究中,予以深入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30.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论述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划能力,因此生物地理分 布的 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