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71.
杨纪明 《海洋科学》2007,31(10):1-3
对北海鱼类营养级和生物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北海鱼类群落中,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的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5,3.9和4.5,依次递增,而它们的生物量之比为1∶0.8∶0.4,依次递减,由此发现了一种与生物量锥体相似而又不同的现象,即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横向的营养级与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作者称之为类生物量锥体。北海的生物量锥体其底部与顶部营养级之比为1∶4,生物量之比为1333∶1;类生物量锥体其底部与顶部营养级之比为3.5∶4.5,生物量之比只有2.36∶1,由此看出类生物量锥体相似于生物量锥体,但又不同于Odum提出的被食者与捕食者之间的纵向关系的生物量锥体,其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生物量锥体为小。类生物量锥体的意义在于可以从鱼类生态类群营养级的高低来推测其生物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772.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nium)是一种高DHA含量的海洋真菌,本实验用裂殖壶菌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营养强化。结果表明:3个实验组强化后轮虫体内的DHA/FA值和DHA含量均显著提高,DHA/FA值分别为5.98%、10.21%和13.44%,轮虫体内的DHA质量比分别为4.42,7.85,8.14 mg/g,并于12 h后达到最大值,超过12h后轮虫体内的DHA质量比及DHA/FA值开始下降。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检出DHA。各实验组的其他指标,如轮虫密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怀卵率分别为34.8%、46.5%和53.7%,而对照组仅为20.1%。  相似文献   
773.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7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食物生产区,从热量、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当量视角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可为沿线地区改善食物供给状况提供参考。基于营养素转换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5—2019年期间,(1)沿线国家蔬果和蛋奶类食物增幅超过或接近1倍,3种营养素供给量增幅均超过50%,但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比例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土地资源承载力增至50亿~60亿人区间水平,约8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在提高,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南亚地区,而中东欧部分国家可载人口有所下降;(3)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整体上转入盈余状态,约6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下降,50%国家人口超载,超过50%的国家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77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卫星遥感在水体营养状态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基于卫星遥感的全国范围内湖库水体营养状态监测和分析方面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8夏季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生产FUI指数产品,构建基于FUI水色指数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监测全国范围内144个重点湖库...  相似文献   
776.
中国对虾对维生素E,K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V_E,V_K对中国对虾的作用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不同含量的V_E,V_K饵料对对虾进行投喂实验,比较其生长指标、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来初步研究中国对虾对维生素E,K的需要。  相似文献   
777.
本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江苏近海春、夏、秋季采集的不同生物类群(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底栖动物等)进行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利用SIBER模型计算不同季节消费者的营养生态位,并计算出6种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δ13C值、δ15N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δ13C值范围为?24.47‰~?14....  相似文献   
778.
海洋浮游植物的脂肪酸:组成、功能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在海洋生物的各种生理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中脂肪酸的主要生产者,并通过各种过程被各级海洋生物利用.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不同类群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各种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胞内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以及海洋微藻中脂肪酸对浮游植物细胞及海洋其他生物的作用及意义;并探讨了浮游植物的脂肪酸组成在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779.
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P.lima)是全球广泛分布的有害赤潮藻类,也是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 Toxins,DSTs)的主要产生藻之一,其产生的DSTs给海洋环境、渔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不同P.lima藻株的产毒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多种环境因子如营养盐、盐度、光照等因素均会对P.lima的产毒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不同区域贝类中DSTs的风险。本文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P.lima的产毒差异,并重点解析了环境因子对其产毒能力的影响,对于全球范围内P. lima产毒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认知,对未来开展P. lima海洋生态学及食品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