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全文以中国冰川目录中的45000余条冰川,按山区,河流以及每条冰川的25项要素指标,储存在建立的“冰川目录数据库”中,为冰川目录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和统计打印等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并详细介绍了冰川目录数据库的建立,基本结构和管理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732.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形成于沉积速率和生产力都极低、相对氧化的深海环境(CCD界面之下),在元素地球化学上有以下特征;①主量元素中Fe主要为陆源输入,低度富集,但Fe3 /∑Fe值很高,主要以Fe3 为主;Mn主要以MnO2自生沉积,高度富集;Ca强烈亏损;②微量元素Co、Cr、Cu、Ni、V、Zn在红色粘土中基本为低度富集,个别富集程度异常高者,可能受到热液的影响;③红色粘土中Ce出现强烈的正异常,这是沉积速率极低的相对氧化条件下,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吸附沉积所致;④红色粘土中有机碳含量极低,而且反映生产力状况的Si、P、Ba均表现为亏损一低富集,反映了极低的生产力.极低的沉积速率和生产力很可能在红色粘土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白垩纪大洋红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大洋红色粘土有很大的相似性,Fe主要以Fe3 为主,Mn富集;Co、Cr、Cu、V、Zn亏损一低度富集;有机碳含量极低,Si、P、Ba亏损一低度富集,但细节上两者又存在一些不同:大洋红层中Ca出现高富集,反映其沉积在CCD界面之上或附近;大洋红层中Mn主要为MnCO3,这是CCD界面附近或之上,MnO2随埋藏加深被还原所形成;Ce在红层中出现强烈负异常,说明底层水中Ce亏损,暗示了Ce亏损的氧化洋流.由于白垩纪大洋红层的沉积速率普遍高于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其形成主要受氧化的底层洋流控制.这种富氧洋流很可能是C/T缺氧事件后大气CO2降低、氧含量增加、全球变冷,使得海水溶解氧浓度相应增加所形成.  相似文献   
733.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太湖优势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根据太湖河蚬的自然丰度设置4组密度处理,分别为无河蚬对照组、低密度河蚬组(生物量为130 g/m2)、中密度河蚬组(260 g/m2)和高密度河蚬组(520 g/m2).结果表明:河蚬滤食显著降低悬浮物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低、中、高密度河蚬组水体悬浮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0.85%、34.90%和53.79%,叶绿素a浓度分别降低了23.29%、48.32%和71.17%;放置河蚬还降低了水体TN、TP浓度,但是中密度河蚬组与高密度河蚬组没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河蚬通过滤食作用降低水体浊度、改善光照条件,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及沉水植物的恢复,对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就太湖而言,河蚬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可能受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营养盐释放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34.
Dianchi Lake is one of the lakes with the richest phosphorus source in the world, in which the P2O5 content in the bottom sediments reaches averagely 0.51 wt % and maximally 1.92%.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is: extremely P-rich state is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large volume (as high as hundred thousands of tons) of phosphatic matter coming into the lake as many rivers feeding the lake pass through a vast area of phosphate-mining districts, which then undergo weathering and particularly some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waste water discharge. When phosphatic matter enters the lake, its grained parts are firstly decomposed by phosphorus-decomposing bacteria, and finally accumulated in some geographically special parts of the lake, such as a bay area where water flow is much more slower than elsewhere in the lake.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phosphorus-concentrating bacteria, the accumulated phosphates in the bottom sludge ultimately form phosphate minerals through deep-burial diagenesis.  相似文献   
735.
随着西北旱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但植被冠层截留与蒸腾耗水加剧了包气带水分的亏空程度,减小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采用原位试验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蒸发和蒸腾的共同作用,植被覆盖区平均土壤水势(-74k Pa)远低于裸土区(-16k Pa),且变化剧烈,土壤水以向上运动为主。而裸土区土壤水势高,变化小,40cm以下土壤水向下运移,因此可以持续补给地下水。采用Hydrus-1D软件进行了长序列土壤水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植被盖度增加与地下水补给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裸土条件下,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介于82~333mm/a之间,平均值为197mm/a,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53。而在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0。最后,从植被蒸腾耗水和冠层降水截留2个方面讨论了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旱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6.
马光  刘继顺  张彩华 《地学前缘》2004,11(3):298-29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工业产品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但地表出露的矿产已被开发殆尽,日益增加了对隐伏的深埋藏的矿产资源勘查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宽的思路和更多的方法,解决这种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37.
王斌  黄刚  马健  李彦 《中国沙漠》2016,36(2):415-422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N沉降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将会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了5种荒漠优势短命植物在N添加和增加降水处理下,叶片N、P含量变化及叶片N、P的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荒漠植物叶N、P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0.1 mg·g-1、3.6 mg·g-1),而叶片N:P很低(6.8~10.5);荒漠短命植物叶N再吸收率(NRE,34.08%)低于P再吸收率(PRE,73.03%);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在物种间的差异极显著;N添加对NREPRE没有显著影响;N添加使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和卷果涩荠(Malcolmia scorpioides)N再吸收度(NRP)减小,使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和齿稃草(Schismus arabicus)的NRP增加,对P再吸收度(PRP)影响很小。不同含量N添加处理对NRE没有显著影响,但对PRE具有显著影响;增加降水对NRE具有显著影响,使NRE增加(丝叶芥除外),对PRENRPPRP没有显著影响,但PRENRP增加,PRP变化很小;N添加和增加降水对NRE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对PRE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但其变化因物种而异。总之,N输入增加和降水格局的变化,显著改变了荒漠短命植物养分状态及再吸收特征,这将对短命植物群落组成及所处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8.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古诗里描述的古代田园风光。而今的农村则是另一番景象——"土地肥沃田园化,沟渠千米架桥梁,五里公路石镶边……青丝携白发,喜笑颜开日子甜。""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这几首打油诗则将充满现代气息的21世纪新农村新貌鲜活地展现出来。透过这新农村新貌,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如今农民在这片土地上获得的更大的利  相似文献   
739.
末次冰消期以来苏拉威西海颗石藻化石记录与古海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拉威西海MD98-2178柱状样(3.62°N、118.70°E)颗石藻化石属种相对含量的统计,重建了2万年来海水古生产力、营养跃层的变化。其中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Florisphaera profunda占颗石藻群落的80%~90%。由于G.oceanica与F.profunda存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两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前者代表高生产力以及高营养物质的海水,后者则代表低生产力与较深的营养跃层。推测冰消期颗石藻对环境变化具有两种响应模式:以约13.5ka的生产力峰值期为界,13.5ka之前颗石藻古生产力变化主要响应于径流对海洋营养物质的输入,而13.5ka之后则主要响应于海水-大气之间水循环的强度。全新世F.produnda含量及其所反映的营养跃层变化具有明显的百年尺度波动,与太阳活动的100~260a周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测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区营养跃层变化受百年尺度的类似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illation,ENSO)的变化及太阳活动的驱动。  相似文献   
740.
以初始体重为(10.57g±0.43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豆粕分别替代0%、35%、40%、45%的鱼粉来配制4种等氮(蛋白含量为46%)等脂(总脂肪为13%)的实验饲料,分别编号为FM,PP35,PP40和PP45。其中,在PP35、PP40和PP45组均添加肽聚糖、胆固醇、植酸酶、晶体氨基酸和复合益生菌,并以FM组和鲜鱼浆(FTF)组作为对照,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60d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不同豆粕替代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消化道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替代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FM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而FTF组的最低。肠道脂肪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TF组脂肪酶活性最低。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增高同样呈现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高豆粕替代水平(PP40和PP45组)对肝脏组织和肠道组织结构有破坏作用,PP45组实验鱼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肠壁明显变薄,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实验证明,在大黄鱼幼鱼饲料中可以使用豆粕来替代35%的鱼粉既不影响大黄鱼的生长和存活,也不影响其肠道、肝脏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