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05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781.
群芳 《山东地质》2010,(8):12-12
利用声爆,英国科究人员分析了苏门答腊两次地震震源区的海底岩层特性。研究发现,地震引发的海啸与沉积层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两次地震得出上述研究成果:第一次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引发了一场移动迅猛的海啸,整个印度洋盆地遭受了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782.
1515年6月17日永胜73/4级地震是史料记载的滇西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据记载:"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死者数千,伤者倍之";"地震城倾西北,民居圮者千五百余家,近屯西山下田陷成湖者百余顷".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而且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红石崖等地迄今仍有地震滑坡、地裂缝等大震遗迹.保存完好的地表破裂是开展地震科普宣传的绝佳场所,中国地震局和中央电视台就在此联合录制了科普宣传片.  相似文献   
783.
1976年唐山大地震引发了范围广、灾害重的液化震害。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于1977、1978年对液化场地进行了单桥静力触探测试。但单桥静力触探在数据指标方面存在缺陷,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东南大学等单位于2007年对上述唐山地区部分测点再次进行了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本文通过对比2次静力触探数据,利用Robertson土质分类图,进行新孔压静力触探数据土类分层检验,将土类检验结果与单桥静力触探测试时钻孔柱状图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测点土层土类均能较好对应,现场测试力学指标沿深度变化趋势较相符,仅剔除了错误点T2、T3。对所有测点选定液化层,分别建立基于单桥静力触探测试比贯入阻力ps和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锥尖阻力qc的液化数据库。利用基于静力触探测试(CPT)的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检验了2个数据库,发现对单桥静力触探测试的数据库液化判别效果好,而对孔压静力触探测试的数据库液化判别效果较差,说明经过30年的时间,土层液化可能已发生较大改变。因此,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的液化数据库可靠性较低,基于该数据库对液化判别方法进行改进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784.
785.
海原活断层上的史前大地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证据和微地貌证据表明,全新世以来海原断层共发生过五次8.5级左右的大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是它们中最晚的一次。其它大地震的~(14)C年代分别为距今3680±60年;距今6300±70年;距今7830±>103年(内插);距今9360±75年。可以看出全新世以来,大地震的重现间隔是明显增加的  相似文献   
786.
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聚散及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初步讨论了中国八次大地震(M_s≥7.0)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过程。在这些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Ⅰ)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远震源区内;(Ⅱ)活动迁移集中到震源区及近震源区内,接着,大地震发生;(Ⅲ)大地震发生之后,特别是早期强余震活动期过后,区域地震活动逐渐扩散到远震源区中去,扩散地点往往是(Ⅰ)阶段中不甚活动的地点。此外,(Ⅱ)阶段中区域地震活动的持续时间,以及(Ⅲ)阶段中地震活动开始向远震源区扩散的时间似乎和大震震级的大小无关。 最后,尝试应用地震包体理论和大震后区域应力场调整的研究结果去理解上述大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聚散过程。 研究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特征,是探讨地壳地震的物理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石田和金森博雄曾详细评述过强震前地震平静、前兆震群和地震簇集的图象。邱群等注意到唐山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向未来震源区及其附近集中迁移的现象。作者曾指出过我国八次七级以上大地震前皆显示出区域地震活动的迁移过程。大地震发生之后,茂木曾研究过余震活动在震源区内扩散的特征。苏联卡托克曾报导过强震后区域地震活动沿断裂扩散的现象。本文将讨论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集中和扩散的过程和特征,并应用地震包体理论和应力调整的研究结果,去  相似文献   
787.
1605年海南岛琼州大地震及其发震构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05年发生于海南岛北部的琼州大地震,震中烈度Ⅺ,震级73/_4—8级。极震区强烈下陷,大片陆地沉没为海。极震区长轴方向为北东东,东端向东南偏转为南南东向。该地震是在主压应力轴约为北西300°方向的水平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于强烈上升与强烈下降的现代地垒与地堑的边缘转折地带。发震断裂可能为一对X型的北东东向和北北西(以前者为主)的高角度平推正断层  相似文献   
788.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建立断层小区长期震级-频度关系的方法,计算出130个断层小区按t=500a归算的G-R关系参数at/b值。分析表明,断层小区已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at/b值呈正相关,且随着at/b值的增大,最大地震震级Mmax的上限呈现较平整、单调上升的特点。已基于这种特点分别建立起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与东南沿海三大区域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mu-at/b值关系的3个经验公式,作为利用at/b值估算断层小区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经验模型。文中应用新发展的方法与模型估计了若干断层小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研究还揭示出中-小震群、余震和触发型地震序列、人为诱发地震等现代异常地震活动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等均对断层小区的at/b值计算有影响  相似文献   
789.
亚齐-苏门答腊2004年地震很强地激发了地球自由振荡。完全分裂的振幅提供了地震震源的有用信息。特别是分裂的单峰相位约束了持续时间、破裂长度和平均破裂速度。为约束震源的时空有限性,我们分析了地球的某些极慢自由振荡(0S2,0S3,0S0和1S0)的初始相位。我们使用了几个世界范围的地球物理台网的宽频带地震仪垂直记录和超导重力仪数据。估计的该地震的破裂长度约为1220km,震源持续时间约为500s,平均破裂速度为2·4km/s。  相似文献   
7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