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C.  D.  de  Groot  Hedlin  何萍 《世界地震译丛》2006,(5):20-26
位于印度洋由5个小声纳台阵构成的台网无先例地记录到了与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逆断层地震相关的声纳信号,这些声纳台阵距离震中约2800~7000km。每个台阵都记录到由这次地震产生的声波(也称为T波)。通过在T波尾波持续时间内用短时间窗分析后表明,作为时间函数的源方位角接收器变化缓慢。这一分析也表明了视T波波源并不是静止的。视T波波源以2km/s的平均速度沿着巽他海沟向北移动,与这次地震的破裂轨迹很相似。声纳数据说明了地震破裂过程明显地分为2个阶段,刚开始是以大约2.4km/s沿着巽他海沟朝西北方向破裂。到了距离震中600km附近破裂速度下降至大约1.5km/s,但仍朝着西北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232.
2004年12月24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发生时,地震仪大概只用了几秒钟就测出这次大地震的震级。但仪器开始测的是震级大约是8.0级,并说明没有巨大海啸风险。而地震发生了5小时后,研究人员才将震级改为9.0级或更大,这意味着有发生巨大海啸的高风险。与此同时,以喷发速度移动的波浪海啸已经穿过印度洋,猛烈地撞击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地方的海岸。  相似文献   
233.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整个冀东大地被7.8级特大地震强烈震撼。北京也受到破坏,人们离开居室,站立在马路边上。当时我们在三河驻地,大家也都逃离了房屋,在外面议论着这次地震。由于受当时测震技术条件的限制,京津唐地区所有测震记录全部出格,一时间确定不出地震震中在哪里、震级有多大。清晨5点钟左右,我们单位接到国家地震局的指示,派出技术人员搜寻地震震中。一组从三河向东往唐山方向搜寻,一组从三河向西往北京方向搜寻,一组从三河向北往平谷方向搜寻。事后知道国家地震局同时安排了其他下属单位派出技术人员分别往北京东南各处搜寻…  相似文献   
234.
低纬度环球剪切带及其与环太平洋带大地震的幕式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南、北半球总的运动态势很不协调, 其间存在一条运动不协调带. 在地表, 该带由13条以走滑为主的大型断裂带组成, 称之为低纬度环球剪切带(E系). 统计分析E系和环太平洋带(P系)1900~2003年间MW≥7.5的时间分布, 发现两者本身和两者之间都存在15~18年的准周期性交替活动. 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5.
根据太阳活动与月亮运动周期预测1988年开始的中国大地震活跃期已经基本结束,从现在起到2000年中国大陆发生Ms≥70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36.
科学家最近发现有力的证据说明,在过去几千年里,特大地震(震级8~9级)重复发生在美国的太平洋海岸西北部,最近的一次发生在300年前。这个发现已经促使人们加固现有的建筑并修改这个地区的建筑规范。这些措施在未来地震中将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37.
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此次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在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集成多平台和多传感器数据.根据不同区域受灾严重程度不同的情况,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综合震前震后多源数据,制定了快速几何处理、快速数据质量综合分析、快速变化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次生滑坡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流程,实现了汶川大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汶川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8.
编者的话     
2008年5月12日,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日子!这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波及面积之广大、灾难情况之严重令所有人震惊!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土资源部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抗震救灾和因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周密布署。  相似文献   
239.
一个月之前,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间,在地动山摇中,有69159(截止到2008年6月12日12时)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374141人受了伤,17469人失踪,无数工厂、学校、商店、住宅变成了废墟。  相似文献   
240.
夏垫断裂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1679年该断裂发生三河—平谷8级地震,是北京及邻区历史记录的最大地震,地表形成了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弄清楚该断裂古地震活动和地表破裂带特征是优化北京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探槽开挖、光释光(OSL)测年、断层陡坎形态及地层位错分析,揭示了夏垫断裂古地震活动性、古地震序列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大胡庄南探槽显示的地层错断、地震楔及崩积楔等揭示了夏垫断裂的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约为(1.610±0.130)ka B.P.古地震及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层位错分别约为0.3、2.5 m;(2)夏垫断裂20 ka以来存在7个期次的古地震事件,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2 716年;(3)地震地表破裂带地层位错整体趋势与地形测量数据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大康庄段到齐心庄段,地层位错距离大于断层陡坎地面测量的高度,表明地表断层陡坎形态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探槽揭露的地层位错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夏垫断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