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腰椎间盘突出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47例中CT共发现56个椎间盘突出,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7%。硬膜囊前部受压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涅没现象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探讨了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0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男70例,女30例,回顾性分析了CT表现,结果:CT表现,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腰椎小关节间隙狭窄侧隐窝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缺损表面毛糙,腰椎小关节不对称,部分病例出现小关节半脱位及关节腔真空征,腰椎小关节角增大。结论:CT可充分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及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腰椎小关节退变性损害的全面认识。方法:对60例腰椎小关节行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60例病例中,腰椎小关节突退变,增生硬化14例、关节突肥大6例、骨质疏松21例、骨赘形成18例、半脱位(对位不良)9例、皮质下囊变9例;小关节间隙退变,间隙变窄20例、不均17例、消失8例、真空征19例、关节腔内游离体6例;骨性关节面退变性改变,关节面不平53例、硬化34例,关节囊钙化5例,黄韧带肥厚4例、钙化5例。结论:CT扫描能准确观察到腰椎小关节退变性损害的改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黄韧带钙化、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进行比较;并将退变引起椎体滑脱患者,在滑脱程度、部位及类型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及黄韧带钙化等显示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在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在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X线平片、CT、MRI在椎体滑脱程度、部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类型判定上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MRI。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的诊断上各有其优缺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CT表现,为骨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中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患者52例,全部行CT平扫,部分有CT增强扫描.分析其各种类型的CT表现和不同术式的选择及术中所见.结果大多数病例术中所见与CT表现相一致.CT诊断引起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原因有:椎间盘的病理性膨突、侧方椎间盘突出、上关节突增生肥大、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腰椎滑脱等.结论选择合理的CT扫描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正确的CT诊断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中的处理,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MSCT和X线平片在诊断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的准确性,并评价临床价值。方法:搜集40例经X线平片、MSCT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X线平片和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部位、类型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40例患者,27例手术证实为真性滑脱,13例为假性滑脱。以手术为对照,X线平片、MSCT诊断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准确率为100%;X线平片判定腰椎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59.3%、100%、100%和54.2%;MSCT判定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X线平片和MSCT对滑脱类型判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线平片、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判定腰椎滑脱类型,MSCT比X线平片好,X线平片目前仍是基本的筛查方法,MSCT进一步明确腰椎滑脱类型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穴位贴敷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 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5 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小承气汤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后1~8d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的发生情况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评价患者焦虑情况。结果:治疗期间2组呕吐、腹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便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焦虑总发生率治疗组为12.0%(3/25),对照组为36.0%(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穴位贴敷能改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腹胀、便秘情况,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腹部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腹部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图指标,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 %(28/30),对照组为73.33 %(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及竖脊肌、腹直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腹部推拿能显著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其功能性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及三维容积重建在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程度TLICS评分系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的50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4±9.8)岁。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采用矢状位MPR和三维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处理,根据典型CT表现推断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情况,并且利用胸腰椎损伤TLICS系统进行评分,TLICS分值>4分的病例通过手术证实。结果:50例胸腰椎损伤患者中,共检出76个椎节骨折和14例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其中单纯压缩型18例,爆裂型28例,平移/旋转型20例,牵张型10例;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CT表现有棘突撕脱骨折5例,椎体平移和旋转3例,关节突横行骨折2例,小关节脱位2例,棘突间隙增宽合并小关节脱位1例,棘突间隙增宽伴关节突骨折1例。结论:通过多平面重组及三维VR技术能有效检出骨折与脱位,提示PLC损伤,可作为胸腰椎损伤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早期可用来指导临床进行TLIC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