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以牡蛎肉为原料, 采用胰蛋白酶水解法制备获得牡蛎胰蛋白酶水解物(trypsin hydrolysates of oyster, OYH), 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量分布, 并初步探究了OYH在减轻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对S180荷瘤小鼠肠黏膜损伤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 OYH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6.44%, 且谷氨酸含量最高, 其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kDa以下, 所占比例为92.18%。5-FU单独使用组的肿瘤抑制率为31.00%; 与模型组相比, OYH-L+5-FU组、OYH-M+5-FU组和OYH-H+5-FU组小鼠肿瘤抑制率明显提高(p<0.001), 分别为38.24%、46.27%和47.57%, 其中OYH-M+5-FU组和OYH-H+5-FU组较5-FU单独使用有明显提高(p<0.01, p<0.001)。同时, OYH还能有效减轻5-FU给药期间造成的肠道黏膜损伤, 与5-FU组相比, OYH-L+5-FU组、OYH-M+5-FU组和OYH-H+5-FU组小鼠的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显著增加(p<0.01, p<0.001), 明显改善小肠隐窝和上皮绒毛的状态, 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此外, OYH-L+5-FU组、OYH-M+5-FU组和OYH-H+5-FU组的S180荷瘤小鼠与模型组相比, 中性粒细胞含量降低, 淋巴细胞含量增加(p<0.05, p<0.01), OYH-H+5-FU组能显著增加机体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 p<0.01, p<0.001),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以及调节血清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牡蛎肉的胰蛋白酶水解物具有作为化疗过程辅助治疗营养食品, 起到肠黏膜保护和提升机体耐受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增强检查,另外2例同时行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边界清晰;直径1.8~13.2cm,平均8.0cm。1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成分比例相仿。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包膜及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钙化及出血均不强化。MRI平扫信号混杂,增强时呈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有完整包膜、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块,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IPMN病例CT图像,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6例IPMN病例中,主胰管型3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管壁结节样突起;分支胰管型7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起;混合型6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和囊性病变合并存在。结论:IPMN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4.
淮河流域上消化道肿瘤与环境污染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淮河流域不断遭受工业点源污染和其他面源污染,媒体也陆续报道了淮河流域"癌症村"的出现。本文探讨了淮河流域14个监测县5810个行政村的消化道肿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作者从流域和行政区划等多维空间角度出发,通过全局的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和稳健回归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以局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测各类环境因子,在不同地区对贝叶斯调整的上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消化道肿瘤死亡的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包括地表水水质等级、浅层地下水质量分级、河网密度、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分级、化肥施用量和经济密度等6类环境危险因素。根据局部回归模型中各监测点环境因子的回归系数和统计学检验结果,提取出当地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从14个监测县区总体上看,地表水水质等级和GDP与肿瘤呈负相关,其他环境因子均与肿瘤死亡存在正相关。但从局部角度看,不同地区环境影响因子种类和影响强度有较大差别。其中淮河流域江苏段以化肥施用量、土壤多环芳烃含量、GDP和河网密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安徽段以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和化肥为主,河南段主要是以地下水质量分级、河网密度和化肥为主,同时河南沈丘县地表水水质等级对当地影响较大。山东段虽然也探测出来部分环境危险因子的存在,但没有发现其与肿瘤死亡的关联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原发肿瘤、16例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行18F-FDGPET/CT显像,与常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例原发肿瘤患者中,PET/CT和常规影像学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vs28.6%,100%vs100%,94.1%vs70.6%,100%vs100%和90.9%vs66.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对转移淋巴结数目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4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例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对病例数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vs48.7%,77.8%vs66.7%,77.1%vs52.1%,93.8%vs86.4%及43.8%vs23.1%,两者比较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脑内血肿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畸形并脑内血肿一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右颞叶类圆形高密度肿块,周边有水肿带,均无强化.结论增强扫描无强化,且无外伤史的高密度肿块,多为血管畸形伴血肿.  相似文献   
88.
笔者收集29例经CT诊断单发性脑内转移瘤,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通过对29个单发病灶的CT表现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该病灶的出现位置,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单发病灶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9.
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和其它影像检查证实的脾脏非肿瘤疾病582例。其中脾先天异常26例,脾大457例,脾外伤87例,脾囊肿4例,脾脓肿2例,脾梗塞5例,脾结核1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检出率达99.6%,诊断准确率达91.9%,各类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结论:CT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