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结合口服加味金水六君煎及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肺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 例肺肾气虚型肺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加味金水六君煎及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20/22),对照组为68.18%(1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CA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肾气虚型肺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五轮学说及眼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探讨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的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眼部图像特征及其差异性,以期从眼部图像特征上为肝硬化临床诊断及证候辨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住院的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的肝硬化患者118 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眼科裂隙灯采集受试者的眼部图像,并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肝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15 例及健康志愿者112 例眼部图像特征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剔除因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眼部图像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3组各纳入60 例进行眼部图像分析。基于图像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提取法,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共生矩阵,计算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通过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组间差异性。结果:肝硬化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健康人3组眼部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组相比,在255层面积百分比中,肝硬化组有245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疾病组有2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肾脏疾病组相比,2组共有15层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种疾病间不同证候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组证候间共19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患者3组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种证候不同疾病间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湿热内蕴证中,肝硬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组患者间有5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中共有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的2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间频数面积百分比,发现有2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眼部图像LBP特征发现,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2种疾病间存在明显差异,且2种疾病的相同证候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同一疾病的3种不同证候间比较,仅肾脏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而肝硬化患者各证候间区分不明显。提示运用眼部图像LBP特征提取技术对不同疾病区分的敏感性优于对证候的区分。  相似文献   
43.
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及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及其年、月、日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浓度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月均浓度与同期呼吸道疾病月发病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当PM10日均浓度明显升高后1~2 d,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44.
脑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脑血管三维重建,显示病变解剖关系.结果:全部20例病变其中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8例,脑血管狭窄2例均经手术及DSA证实.其中一例动脉瘤手术证实,DSA未检出.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可全方位显示脑血管,具有微创、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等特点,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前定位及随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6.
《地球》2010,(2):22-23
地球上每年生产6亿多吨稻谷。在稻谷加工成稻米后,不少地方的农民把稻壳当作垃圾扔掉了,一些地方的农民把稻壳和稻草一起烧掉。这种处理方法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会引发呼吸道疾病。最近,美国一家化工公司的研究人员打算利用这些稻壳米制造水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前或后3天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3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脓血便4例,不明原因消瘦1例,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结果:胶囊内镜未见异常8例,双源CT检查亦未见异常;双源CT诊断克罗恩病4例,与胶囊内镜及临床诊断一致;胶囊内镜可疑肿瘤3例,双源CT发现2例并作出良恶性诊断,其中1例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回肠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仅1例胶囊内镜可疑3cm大小肿瘤,双源CT未见异常,结合MRI检查及临床,证实为假阳性。结论: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小肠器质性病变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而且可以结合临床鉴别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并对肿瘤性病变做出良恶性鉴别;还可以为胶囊内镜所见病变定位及排除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常规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及对比剂用量方案,探讨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下,低k V、低对比剂用量、手动触发扫描方案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行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4例,体重<65kg,45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用量分别为5.0 mL/s和20 mL (350 mg I/m L),行Flash扫描,管电压采用70 kV;B组:24例,体重<65 kg,48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剂量分别为5.0 mL/s和50 mL (350 mg I/m L),行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管电压采用100k 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CTDIVOL、DLP和ED,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管腔内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主动脉根部的对比噪声比。两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及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的CT值、噪声、信噪比、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DIVOL、DLP和ED方面两组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冠脉图像质量等级无显著性差异,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6%。结论:双源CT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的放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56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另外62例MDCTE诊断为阴性,其中47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得出MDCTE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8.87%(56/71),特异度为100%(47/47),正确率为87.29%((56+47)/118),阳性预测值为100%(56/56),阴性预测值为75.80%(47/62)。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