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MCA)于舒张中、晚期的显示规律,并分析壁冠状动脉于舒张中、晚期的狭窄程度与载心肌桥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等的相关关系。方法:对75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 CT 成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包括 CPR),观察冠状动脉与心肌的空间关系,确认完全性心肌桥。按照 MB 近、远端血管形态可分为两组:平滑弧形组和迂曲成角组。并按 MB 的厚度是否大于2 mm 进行分组,在重组成像中测量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进行两组间 t 检验。按 MCA 近端有无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 MCA狭窄程度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分析81 MCA 患者静态心电图、心绞痛以及迂曲成角发生率与心肌桥厚度以及 MCA 近端有无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总计754例受检者中发现完全性心肌桥81例。心肌桥较厚(>2 mm)时,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走行正常者严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无斑块组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四格表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对81例受检者分析其静态心电图,迂曲成角组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心肌桥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相关。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与 MB 厚度以及近端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有关,>2 mm 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2 mm 组,近端有斑块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无斑块组。MCA 近端有斑块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成角迂曲,且迂曲成角组受检者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平滑弧形组。  相似文献   
332.
目的:目前的射束硬化校正算法大多需要能谱、检测器特性等信息。针对硬化校正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后处理的硬化校正方法。方法:首先将带有杯状伪影的水模体CT图像中水的部分分割出来并对其做Radon变换以获取水的投影信息,以此信息构建带有未知系数的校正模型;然后将校正模型与理想图像对比,当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小时,确定出校正模型的未知系数。利用确定出来的系数和预校正图像软组织的投影信息组合成的校正模型校正实际CT图像,以此消除实际CT图像中的硬化杯状伪影。结果:通过模拟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去除医用CT中由于射束硬化而引起的杯状伪影。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不需要能谱信息及投影数据的情况下就能进行杯状伪影的校正,提高了硬化校正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33.
CE-1伽马能谱测量中4种月球岩石的能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CE-1 γ能谱测量获得的数据出发,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原始谱线按每5°×5°网格内平均而获得月表上的γ能谱数据。选取了12条不同位置分别代表玄武岩、斜长岩、富镁岩和KREEP岩的能谱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同一岩性的谱线具有相似性。通过对每种岩性选择的一条谱线进行分析可知,不同的岩性能谱曲线有一定的差别,表现为不同岩性在元素特征能谱峰的变化不同,玄武岩的能谱曲线特征峰主要的元素为Th、K、Si、Ca、C、Fe和Ti;斜长岩的能谱曲线特征峰主要元素为U、Ca、C、Mg、Al和Mn。KREEP岩的能谱曲线特征峰主要为K、Th、U、Si、Ca和Fe,而低C和Al;富镁岩能谱曲线表现为低U、Si、Ca和Cl而高K、Mg、Th和Fe含量特征。文中给出了能较好区分不同岩性的元素特征峰能量,可为月表γ能谱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4.
目的:以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56例患者,具有冠心病临床症状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行128层螺旋CT检查,并于3~12天内给予CAG检查。以CAG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冠状动脉开口异常检出的发现率。结果:根据128层螺旋CT显示,纳入的56例患者中,共672支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其中正常505支,狭窄或闭塞167支,其中斑块引起狭窄或闭塞152支,冠脉开口异常4支。对照CAG检查结果,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冠状动脉不同分支中,混合斑块发生率(55%)远较钙化斑块(27%)及软斑块(16%)高,左主干不同性质斑块总发生率(11%)及软斑块发生率(0)均低于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A与CAG成像质量比较,CAG对斑块性质的确定准确性不如CTA,冠脉开口异常显示的准确性优于CAG。结论:128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方法,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确定上优于X线冠脉造影,而且对于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发现率(7%)好于X线冠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某些程度上CTA可以选择性代替X线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335.
扫描电镜能谱法测定独居石中铈、镧、钍等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晓 《地质与资源》2015,24(5):501-506
粒度细小的独居石、锆石等矿物在变质岩中含量少,利用岩石薄片偏反光显微镜鉴定技术一般不易确认,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通常也检测不出此类微量矿物.利用电镜能谱分析技术能够检测出矿物主要组成元素,并能给出所测元素的浓度值.运用Casino程序和Quanta程序,据元素的浓度值可以计算出矿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本次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了6个样品中微量矿物,结果表明:6个样品中主要元素组成为O、Ce、Nd、La、Al、P、Ca、Si、Ag、Th,与独居石矿物化学组成一致,可以判定所检测的6个样品为独居石.  相似文献   
336.
本文利用了23年的卫星高度计数据和WOA13气候态月平均温盐资料,考察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STCC)区涡旋动能谱及其涡旋尺度季节变化的动力过程。为了揭示其动力机制,本文采用了斜压2.5层模式并结合动能串级的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TCC区由于海洋层结及地转流的垂向剪切发生了季节性变化,从而产生的斜压不稳定是导致涡旋动能谱季节变化的原因。涡旋动能最大的时间发生在5—6月份,滞后于斜压最不稳定发生的时间(3月份)约2—3个月左右,这是由于斜压不稳定产生的扰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展成振幅足够大的涡旋。斜压不稳定提供的能量使得涡旋相互作用加强,产生了动能逆向串级,动能谱向更大尺度转移。涡旋能量尺度在3月份仅为280km,而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335km左右。另一方面,我们发现STCC区动能谱斜率及动能谱通量也有季节变化,在涡旋动能最大的5—6月份,当尺度小于罗斯贝变形尺度时,谱斜率达到1k–3,而动能谱通量达到最大值。对STCC区涡动能谱及涡旋尺度季节变化的研究,对深入认识中尺度涡旋的产生及其演变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7.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造成196人遇难、23人失踪和上万人受伤的重大灾难。为了分析芦山地震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98°~108°E、25°~35°N范围内,2011年4月20日至2013年4月19日为期2年,由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地表亮温资料。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1月中旬起,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开始出现异常,随后异常沿着龙门山断裂逐渐向SW扩展;从3月上旬起,鲜水河断裂带也开始出现异常,之后异常聚集在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会区域,在3月下旬异常区域和异常幅度达到最大。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幅度和空间区域逐渐减小,直至4月19日异常还在持续中,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域的东南边缘。因此认为,热红外异常可能与芦山地震是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338.
能谱密度-面积多重分形模型能够有效分解复杂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处理地球化学数据中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这里采用能谱密度-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开展胶西北金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在对原始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数比变换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反应成矿过程的主要元素组合,将得到的元素组合图,采用能谱密度-面积多重分形...  相似文献   
339.
朱宁  周洋  刘维  史培新  吴奔 《岩土力学》2018,39(Z1):529-536
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模拟,分析苏州地区粉土地层中地连墙施工对土体扰动及周边建筑物影响。利用UBCSAND硬化规律对外部扰动作用下土体强度逐步发挥的力学特性进行表征,模拟开挖过程中浅层土体变形,并对地连墙施工中成槽开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混凝土硬化进行全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硬化模型较好地反映地连墙施工扰动下浅层土体力学特性;地连墙成槽阶段地层变形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表以下20 m范围内地层变形显著,而深部土体变形较小;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对地层变形起到抑制作用;混凝土硬化阶段地层变形趋于稳定。在该基础上采用硬化模型对苏州某基坑地连墙施工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40.
孙凯  陈正林  路德春 《岩土力学》2018,39(5):1589-1597
改良土中土颗粒和水化物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聚合体而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与重塑正常固结土相比,改良土的结构性更强且具有一定的超固结比。在变形发展过程中,由于聚合体结构逐渐破坏,黏聚强度逐渐损失,土体表现出应变软化的力学特性。基于适用于超固结重塑黏土的统一硬化模型,引入改良土黏聚强度及其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对统一硬化参数进行了修正,并采用更适用于改良土的非关联的流动法则,建立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描述改良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与水泥改良土和石灰改良土的三轴剪切排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改良土加载过程中黏聚强度损失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黏聚强度的存在导致土体表现出超固结土的特性,当黏聚强度损失时会加剧土体的软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