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河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把握砷如何溶于地下水是研究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重要视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岩、土样品的分析、测试和不同介质(水、酸、碱)的溶出实验,研究了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存在形态,认为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的砷主要是以非晶质的胶体形式而存在。沉积物中的砷、铁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X射线仪和电子显微镜装着的EDS分析结果表明,在砷污染区,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钻探岩心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砷矿物的存在;岩心中的有机质与砷含量不显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含量很低;沉积物中的砷很容易被碱性水溶液溶解出,其中对砂质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87.5%~98.75%,对粘土类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72.73%~84.21%,而该溶液对硫铁矿矿石(砷含量为87.30mg/kg)中砷的溶出率仅为0.02%。  相似文献   
52.
李海明  翟菁  顾晓明  刘月辉  李云 《岩土力学》2010,31(Z2):170-174
为了揭示天津滨海地区咸水储能回灌过程中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的机制,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咸水储能回灌过程中含水层胶体的释放量、释放速率以及胶体释放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胶体释放过程中Ca2+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咸水储能回灌过程中含水层胶体释放是脉冲式的,表现为突然增加,然后缓慢降低,大约20个孔隙体积为一个周期;胶体累积释放量随着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胶体释放量与孔隙体积数为分段函数,不同阶段胶体累积释放量增长幅度和释放速率发生变化。胶体释放过程中含水层的渗透系数随着孔隙体积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0℃、10℃和20℃情况下咸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4.02倍、12.21倍和6.63倍;不同温度下虽然含水层渗透系数开始有差异,但60个孔隙体积数后渗透系数均接近15 cm/d左右。胶体释放过程中也存在着Ca2+-K+、Na+ 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同的温度下这种交换作用动态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讨长江口水体胶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 按季度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水样,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TFF)分离水样中小胶体物质(1—5kD)、中胶体物质(5—500kD)和大胶体物质(500kD— 0.45μm), 测试分离后样品的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 长江口水体中总胶体有机碳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 其原因可能是冬季长江流域陆源输入增加, 水生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减弱双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含量最高, 而春季流域陆源有机碳含量输入较少, 且流域内春汛雨量多水量大对水体中有机碳浓度具有稀释作用, 从而导致该季节胶体有机碳含量较少。总胶体有机碳在不同分子量的分配上季节差异不大, 中胶体有机碳浓度及其在总胶体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小胶体有机碳和大胶体有机碳。由于长江口胶体有机碳的含量较高, 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对有机碳的入海通量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西部资源》2012,(6):44-45
奇!石头会下蛋数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静卧山间,另有数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仍镶嵌在崖壁中,等待"出世"……这一"石头下蛋"的地质奇观,出现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姑鲁产蛋崖。一颗颗的"石蛋"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山崖"产"下的石蛋为圆形或扁圆形,直径一般为30至50厘米,呈青赤色,质地坚硬,比重大且不风化,石蛋上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圆形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采用液-液萃取法,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龙感湖不同季节水和颗粒物中稀土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的溶解态稀土含量极低,稀土总含量(ΣREE)在3.14~129.81ng/kg之间,且季节性变化明显.龙感湖溶解态稀土元素表现出平坦型的页岩配分模式,这是由于在草型湖泊中溶解态稀土主要以吸附在微细胶体上的形式存在,水粒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控制作用.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顺序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颗粒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中稀土富集,残渣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平坦型.这说明中稀土与轻重稀土相比具有更强的潜在地球化学活性,但在龙感湖的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相对轻重稀土来说较弱.  相似文献   
59.
紫色土坡地泥岩裂隙潜流中的胶体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求自然胶体迁移进入地下水的潜力,建立原位坡地径流观测场,研究了2013年夏季3场不同雨型降雨事件下,紫色土坡地(1 500 m2)泥岩裂隙潜流中自然胶体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裂隙潜流中胶体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为30~90 min,比潜流对降雨的响应更迅速,且取决于坡地雨前干旱情况及降雨强度;胶体浓度峰早于潜流流量峰,峰值浓度相对背景浓度可增加1~2个数量级,最大雨强及雨型决定潜流流量和胶体浓度峰型。气液界面是胶体初始迁移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雨水混合土壤前期水对土壤介孔和大孔内壁胶体的剪切、裹携是胶体释放、分散与迁移的主要机制。因此,胶体辅助运移可能成为紫色土地区吸附性较强的污染物(如磷、疏水性农药等)的重要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60.
纳米粒子在大亚湾痕量金属迁移和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大亚湾纳米粒子 (0 .4 5μm~ 10 3 Daltons)进行了有效分离 ,并计算其回收率。测定了大亚湾胶体态和溶解态 (<10 3 Daltons)痕量金属 (Cu、Pb和 Cd)的含量。平均来说 ,14% Cu、2 0 % Pb和 2 4 % Cd实际上与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说明胶体物质在这些金属的迁移和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