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以重庆松藻同华矿K3煤层制备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渗流装置,进行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煤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并应用能量积聚与耗散的方法,研究了煤样在压缩过程中的能耗特征和渗流特性。结果表明:三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含瓦斯煤样存在着能量积聚与耗散。煤样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吸收并储存能量;荷载达到峰值时,煤样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在瞬间释放转化为耗散能,成为煤样破坏的源动力。围压和瓦斯压力对煤样的能耗特征有较大影响,随着围压增加,煤样吸收的总能量、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均会增加;随着瓦斯压力增加,煤样吸收的总能量及耗散能呈现缓慢的增加,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围压和瓦斯压力对煤样的渗透性亦有较大影响。应力达到峰值前,随着围压的增加,煤样的渗透性逐步减小;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煤样的渗透性则呈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和瓦斯抽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Chandler摆动的非线性分岔耗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均 《天文学报》1999,40(1):94-100
在已有的Chandler摆动非线性共振激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微小的非线性项,得到不可忽略的非线性分岔解。实际上,Chandler摆动方程是可用线性阻尼非线性平面单摆来逼近的,由Duffing方程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63.
利用2019年7月在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夏季航段(NORC2019-03-02)中获得的MSS90L湍流剖面仪的直接观测数据,本文计算并分析了该断面的湍动能耗散率ε和垂向湍扩散系数KZ的分布情况。湍动能耗散率的大小为1.72×10?10~2.95×10?5 W/kg;垂向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为3.24×10?7~4.55×10?2 m2/s。湍动能耗散率和垂向湍扩散系数的分布相似,均为上层最强,底层次之,中层最弱。上层由于风应力的作用,使得湍动能耗散率和垂向湍扩散系数较大;温跃层处层化较强,抑制了湍动能的耗散和垂向上的湍混合。盐度锋面的次级环流会促使低盐水团脱离,锋面引起的垂向环流会加强海洋的湍混合。低盐水团与外界的能量交换较少,湍动能耗散率较弱。长江口海区存在明显的上升流和下降流,它们是由锋面的次级环流产生的;上升流和下降流的存在促进湍动能的耗散与湍混合。  相似文献   
164.
浙江中生代浅成热液金银矿床多具明显的热液蚀变 (矿化 )分带—自组织结构。通过对围岩蚀变—矿化过程中的W /R(水 /岩 )比值、元素的带出 (λ)量[EO(I)A] ,熵变 (ΔS)、成矿成岩时差(Δti)和S°298/di(标准熵 /离子密度 )比值、盐度 (St)、P(压力 )、fs2(硫逸度 )和fo2(氧逸度 )、δ18OH2O 和δD、206Pb/204Pb和207Pb/204Pb值等变化的研究 ,表明浅成热液金银成矿系统是一个非平衡 (距热力学平衡态有一定距离 )的开放系统 ,矿床都是在开放环境下成矿流体通过能量的不断耗散并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的一种自组织过程中形成的 ,具耗散结构的特征。一般W/R、EO(I)A和Δti与S°298/di∝MSOD(成矿系统开放程度 )。也就是说 ,围岩蚀变 -矿化过程中W /R比值、元素的带出(入 )量和Δti与S°298/di比值及ΔS值较大 ,一般成矿系统的开放程度也较高 ,成矿一般也较有利  相似文献   
165.
莫桑比克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是全球海洋潮流和潮能耗散最强的海区之一。文章利用高分辨率通用环流模式对该海区的正压潮流进行模拟, 并对该海区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莫桑比克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潮波主要是半日分潮占主导地位, 全日分潮可忽略不计, M2分潮形成1个左旋潮波系统和1个右旋潮波系统, S2分潮形成1个左旋潮波系统。莫桑比克海峡和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等绝大数区域的M2和S2半日潮流是逆时针旋转, 在马达加斯加岛顶部等局部区域是顺时针旋转, 而且在海峡通道等复杂地形处潮流流速量级较大。潮能通量矢量主要来自东边界, 大部分潮能通量沿马达加斯岛北部传入莫桑比克海峡区域, 其中经过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M2 (S2)分潮的潮能通量分别为156.86GW (40.53GW)和148.07GW (36.05GW), S2分潮潮能通量的量级大约为M2分潮的1/5~1/4。底摩擦耗散主要发生莫桑比克海峡和马达加斯加岛南北部, 其中莫桑比克海峡M2 (S2)分潮的底摩擦耗散为1.762GW (0.460GW), 占其底部总耗散的43.74% (39.72%)。  相似文献   
166.
颗粒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呈现循环硬化行为,然而关于循环硬化行为的宏-微观相对应的机理解释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通过3D-DEM实施了循环三轴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级配下颗粒材料在循环荷载下的循环硬化行为,并分析了(轴向)平均模量和由滑动接触造成的能量耗散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循环荷载的进行,平均模量逐渐增加并趋于渐进值。每个循环内的能量耗散随着循环数的增加不会一直衰减,存在一个阈值。不同颗粒级配下平均模量的增加指数和能量耗散衰减指数的大小相近(约为0.6),表明在描述循环荷载硬化行为时,无论是使用变形模量还是归一化能量耗散在结果上是一致的,即微观尺度上滑动接触引起的能量耗散映射出宏观尺度上平均模量的变化。颗粒平均粒径越大的颗粒体系,其平均模量越大,而且越早完成能量耗散过程,但不同的颗粒级配下对应的能量耗散阈值差异较小,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常数(约为0.15)。  相似文献   
167.
El Niñ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is an interannual phenomenon involved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sea-air interactions. An asymptotic method of solving equations for the ENSO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a class of oscillator of ENSO model and by employing a simple and valid method of the variational iteration, the coupled system for a sea-air oscillator model of interdecadal climate fluctuations is studied. Firstly, by introducing a set of functionals and computing the variationals, the Lagrange multipliers are obtained. And then, the generalized variational iteration expressions are constructed. Finally,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initial iteration, and from the iterations expressions, the approximations of solution for the sea-air oscillator ENSO model are solved successively. The approximate dissipative travelling wave solution of equations for corresponding ENSO model is studied. It is prov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method of the variational iteration can b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f the sea-air oscillator for ENSO model.  相似文献   
168.
利用准地转涡度方程导出包括外源和摩擦耗散的强迫广义KdV-Burgers方程,分析表明,外源和耗散的存在是孤波质量和能量变化的原因,耗散使孤波质量和能量随时间呈指数减小。数值计算结果指出,移动性孤波和外源的相互作用,使孤波移速减小,振幅增大;在无耗散情况下,失谐参数α较小时,由于孤波迅速离开外源强迫区,因此不利于阻塞的形成;小耗散的存在,迫使相互作用过程中孤波在外源强迫区附近来回振荡传播,大大增加相互作用时间,可能是造成外源区附近局地阻塞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的维持大致是高原尺度环流系统的涡旋能量通过非线性过程,分别向高原区域以外更大尺度的系统和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输送的损失由强大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气流产生的涡旋能量补充,从而维持了高原地区环流场的稳定.赤道附近热带强对流活动区域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层和低层的区域尺度环流场通过非线性作用都从更大尺度环流场得到涡旋能量,并把涡旋能量转送给次网格尺度积云对流系统,使自身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0.
某些火成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甚至基性侵入岩,有时含有所谓球状构造(Orbicular)的卵状体,尤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常见。其成因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球状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往往很有限,一般只有数十至上百平方米,周围是正常的花岗岩(一般为富黑云母花岗岩,时代不限),有时两者为1~5mm宽的黑云母带隔开,有时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