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7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梭梭荒漠生态系统:Ⅰ初级生产力及其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晓云  刘速 《中国沙漠》1996,16(3):287-292
通过对梭梭荒漠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季相及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和草本层的地上植物量的研究,表明在以小半乔木梭梭占主导地位的群落中,丰富的短生植物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均得到较好的发育,说明该群落具有由中亚荒漠向亚洲中部荒漠过渡的性质。而大量单种属或寡种属出现,反映出了梭梭群落具有干旱植物区系的明显特征,与整个新疆植被荒漠植物区系的特征相一致。梭梭群落中建群层片的种类单一,与北疆其它荒漠植被类型相似,而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比其它类型丰富,特别是短生植物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种类较多。初级生产力分别与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萌发、生长和脱落,短生植物的迅速生长和死亡,以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高峰。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植物量在其整个群落初级生产力的构成中作用明显。是整个群落初级生产力的72.3%~85.8%。  相似文献   
32.
根据野外考察,阐述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实际生态位动态特征,这是种群与种群,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亚热带次生林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对干草原羊草群落的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为 :1 羊草群落水分亏缺主要出现在雨季前 ,全年水分亏缺 5 7mm ;2 土壤含水量通常在 6、7月份较差 ,植物易受到干旱胁迫 ;3 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前期高后期低。在水分充足时 ,水分利用效率受植物生长节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4.
库区塌岸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ArcGIS为平台,扩展其专业功能,建立一套集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有关的基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预测评价,以及塌岸防治工程决策于一体的“库区塌岸信息管理系统及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起库区各数据库和各库岸段的塌岸模式数据库,结合典型塌岸防治实例、专家经验、专家知识,建立塌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库区塌岸防治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对重大灾情进行及时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5.
宁夏香山荒漠草原区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个多样性指数对宁夏香山荒漠草原区植物群落多样性时间、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群落时、空动态特征不明显。长期过度放牧导致环境恶化,生境碎化,这些作用的长期性、循环性是造成物种、群落格局与原有时、空动态规律相悖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消除了物种或群落在时间梯度上应有的变化规律。干旱山地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的发展了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环境的波动性强烈导致了群落多样性在原来消长动态基础上的复杂化,也使多样性动态机制复杂化。应用多种指数数学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群落多样性动态。  相似文献   
36.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especially its four-dimension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s a subject that geological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nd studie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trong underthrnsting (subduction) of the underlying block along an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and continuous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of the overlying block along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the occurrence of a basin-range tectonic framework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the flexure and disruption of the Moho.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modeling, the authors discuss in detail the couplings between various amounts and rates of displacement caused by basin subsidence, mountain uplift and Moho updoming and downflexure during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and subduction and the migration pattern of basin centers. They are probably indications or criteria for judgment or determination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相似文献   
37.
非量测相机影像三维模型构建及精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模型构建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度较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Agisoft PhotoScan的非量测相机影像三维模型构建及精度检验方法。在对非量测数码相机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gisoft PhotoScan软件进行数据定向、点云提取、建立不规则三角网及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根据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场景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建立高精度三维模型,缩短建模时间并降低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38.
扎龙湿地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了探究其藻类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本文于2011年春、夏、秋季对扎龙湿地的藻类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共发现藻类植物349个分类单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8门105属,藻类植物群落全年均以绿藻为主导,其组成呈绿藻-硅藻型。优势种中绿藻门主要以镰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falcatus)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为主,硅藻门以弯棒杆藻(Rhopalodia gibba)和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为主,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夏季最高,平均为10.74×10~4ind./L。湿地研究区域分为开阔型水域、小型封闭水域、湿地型水域和湖泊型水域四个生态类型,不同水域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明显不同。经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将不同采样点的藻类植物群落分为四组,多样性指数表明湿地水体处于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综合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扎龙湿地的水体基本处于贫营养-中营养状态,只有极少数水域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9.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 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 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 m水层,50 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40.
通过1999年和2010年夏季同期7月在白令海(169°E~166°W,50°N~67°N)获取的94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获得了近十年的始末两个时间节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0μm)5门58属153种,分为3个生态类群。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体,种类多丰度高,占总种类数目的66.7%,占总丰度的95.2%。鉴于样品属性和空间范围的不同,物种组成有细微差别,丰度有较大差异且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高丰度区受控于上层营养盐供给和表层环流系统。优势种从北方温带大洋性硅藻演变为广温广盐性与冷水性硅藻,1999年以西氏新细齿状藻为第一优势种,柔弱伪菱形藻次之;2010年以丹麦细柱藻为第一优势种,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次之并在陆架和陆坡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由深水群落和浅水群落组成。深水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盆,种类组成以温带大洋性的西氏新细齿状藻、长海毛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性的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笔尖根管藻为主,丰度低,种间丰度分配均匀,优势种多元化,物种多样性高;浅水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和陆架,主要由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聚生角毛藻和广布性的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组成,丰度高,种间丰度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物种多样性低。白令海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度变化直接受控于表层环流、营养盐、春季冰缘线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