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8篇
  免费   895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测绘学   1500篇
大气科学   833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3011篇
海洋学   565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1145篇
自然地理   11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说明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天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WTO)和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BIRM)共同组成的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归算  相似文献   
992.
说明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天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包括高精度磁测、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GPR)对某处遗留于地下的铅封放射源进行了系统探查,对所获得的各类异常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指出了放射源所在的具体空间位置.开挖验证结果与解释结果完全吻合,显示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环境调查中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9.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铜官山S状背斜构造综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东旭  谭以安 《地球科学》2019,44(5):1511-1525
通过褶皱、断裂、节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系统观测对铜官山S状背斜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综合构造解析,发现该背斜经过了3次构造变形,2次构造叠加复合.早期NE向褶皱的S状弯曲是由于前期EW向断裂限制的结果;晚期S状弯曲是由于新华夏构造应力场导致轴近水平的麻花状旋扭的结果;还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验证了限制型及麻花型S状构造形成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铜官山S状背斜的综合构造解析可以扩大到整体下扬子台褶带的构造演化力学解析.从而证明根据局部地区的构造综合解析才是认识区域大地构造运动方式、方向及其变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