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3篇
  免费   2940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测绘学   2390篇
大气科学   2703篇
地球物理   7226篇
地质学   7156篇
海洋学   1136篇
天文学   226篇
综合类   1779篇
自然地理   1244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983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115篇
  2010年   1052篇
  2009年   1037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839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693篇
  2003年   684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653篇
  2000年   721篇
  1999年   627篇
  1998年   660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59篇
  1995年   474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422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陇侏罗纪煤田厚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大,易导通上覆白垩系洛河组巨厚砂岩含水层,区内青岗坪煤矿回采期间出现典型的“脉冲式”涌水特征,给矿井的安全回采造成严重影响。以青岗坪煤矿421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3DEC离散元模拟、钻孔冲洗液漏失量、综合物探以及钻孔电视相结合的实测方法,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导水裂隙带和离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探究该典型地质条件下矿井的涌水机制与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结果表明:42105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受覆岩周期性垮落影响不断向上发育,洛河组孔裂隙砂岩静储水不断释放,间歇性涌入工作面,形成幅值稍低的“脉冲式”涌水;在采动影响下巨厚砂岩含水层内不断出现离层,导水裂隙带导通砂岩含水层离层积水区,致使涌入工作面的瞬时涌水量突增,形成幅值较高的“脉冲式”涌水。结合现场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实测、综合物探以及钻孔电视结果,揭示了青岗坪煤矿洛河组孔裂隙砂岩静储水与离层水叠加影响的“脉冲式”涌水机理,确定导水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316.83~333.00 m,裂采比为30.17~31.71。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地层条件下矿井涌水的防治和安全高效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4 2−作为特征污染物,考虑多煤层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闭坑矿区酸性矿井水中SO4 2−污染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流体扩散系数对含水层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SO4 2−在二叠系童子岩组砂岩含水层中水平迁移面积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小,垂向渗透系数扩大10倍,空间变异性增强;闭坑5、10、15 a后,最大水平迁移距离分别为215、414、612 m,最大垂向迁移距离分别达到50、65、70 m;而扩散系数越大,产酸时间越长,SO4 2−迁移距离和污染范围将随之增大,相较于水平方向,垂向上SO4 2−浓度变化对扩散系数的敏感度更高。基于模拟结果,结合闭坑矿区实际条件,针对性提出了“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将为该闭坑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矿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93.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米纳皮基塔斯地区为研究区,以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环形构造、菱形构造、深大断裂和破碎带的遥感解译;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分析。结果显示,铝羟基类蚀变矿物组合和铁染蚀变矿物异常区与主要控矿构造较一致,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划分出了重要找矿远景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对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探矿工程》2007,34(9):23-23
新技术一室是专门从事钻探新技术研究的综合专业研究室,是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室之一。目前该室有专业研究人员24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11名。该室的专业研究开发范围覆盖整个岩土钻凿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钻机和钻具的设计与研制,主要包括各种岩心钻机、水文水井钻机、工程施工钻机、锚固工程施工钻机、特种工程施工钻机的研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5.
新疆萨热克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砂砾岩型铜矿床。应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对钻孔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成矿元素组合和垂向成矿成晕分带特征,进而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晕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成矿元素Mo、Ag与Cu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特征指示元素;成矿期热液主要以中-低温热液为主,可能存在高温热液,成矿环境为沉积成岩型,同时Fe参与了砂砾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成晕作用;元素Cu、Pb、Zn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赋存,辉绿岩可能携带了大量成矿成晕物质,成矿元素富集可能经历了复杂的后期叠加改造作用;Cu-Mo-Ag为砂砾岩型铜矿体成矿元素组合,Sb-As-Pb为砂砾岩型铅矿体成矿元素组合,Zn-Cd-Hg为砂砾岩型锌矿体成矿元素组合。Ag、Cu、Pb、Zn、Mo、As、Hg、Cd、Sb元素在该区富集性强,具强分异作用,显示较强的后期改造作用,是该区的主成矿元素和伴生指示元素;钻孔原生异常垂直分带特征为上部元素组合为B-K-Cl型,成矿元素组合为Ag-Cu-Mo-Sr-As-Sb-Pb-Au-Zn-Hg-Cd型;下部元素组合可能为W,为具有显著热液叠加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推测矿床存在多个成矿期次,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  相似文献   
996.
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地震前兆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肃,宁夏和青海三省(区)20次地震的前兆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地震争存在“地震异常范围小、异常幅度小,异常时间和地震活动周期和短”的区域特性。同时还发现甘,宁,青地区的地震前兆有以下5个方面的共性特征:(1)6级以上地震前都有空区出现,且不同震级的空区随富 近发震时间先后嵌套出呈,呈现了介质逐 硬化的过程。(2)多种前兆的趋势异常各具某种优势形态;(3)形变资料在大震前的反向(或加速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高邮台地电NS向ρs的观测精度在2002-07-24雷雨后出现降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排查,发现是一交流接触器在遭雷击时烧坏,导致交流电三相中的一相对地漏电,与变压器中的零线形成回路所致。从而排除了配电房漏电的干扰。保证了观测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9.
乌鲁木齐10号泉He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9年来的资料分析了10号泉水中氦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氦含量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泉点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氦含量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氦特有的化学特性是该泉氦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地电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氏滑动法、动态距平法、速率法、均值法等对山西大同台、代县台、临汾台的地电异常进行了分析 ,对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预报方法效能进行了评价 ,对不同的台站 ,从正常的变化形态中找出了突出异常的有效方法 ,从中提取出因地壳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前兆异常 ,结果表明 ,5 .0级以上地震在Δ=15 0 km范围内有明显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