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少剑  高爽  黄永源  史晨怡 《地理学报》2020,75(6):1316-1330
由CO2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提高碳排放绩效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碳排放绩效的研究多从国家尺度和行业尺度进行探讨,由于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有限,缺乏城市尺度的研究。基于遥感模拟反演的1992—2013年中国各城市碳排放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定,构建马尔可夫和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首次从城市尺度探讨了中国碳排放绩效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预测其长期演变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均值呈现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城市碳排放绩效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节能减排潜力大;全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格局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城市间碳排放绩效水平的差异性显著;空间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类型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期演变的趋势预测来看,中国碳排放绩效未来演变较为乐观,碳排放绩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碳排放绩效分布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因此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提高城市碳排放绩效,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不同地理背景的邻域城市之间应建立完善的经济合作联动机制,以此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水平并追求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低碳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2.
曹宏丽  吴忠军 《湿地科学》2020,18(4):397-406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梯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以及社会经济调查、访谈与观察方法,利用生态功能状况指数、不透水地面面积所占比例、水质指标和景观敏感度等,从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方面,测算旅游开发后的大寨梯田的景观绩效;假设每个评价因子的影响效力是相同的,采用算数平均法,根据各个分指标的分数,计算得到大寨梯田景观绩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得分和最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开发有助于大寨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大寨梯田景观绩效的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分分别为4.838分、4.353分、4.037分和3.962分,依次减小,大寨梯田景观绩效的最终得分为4.283分;各维度较好地实现了和谐发展、共存共生,大寨梯田的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内生推力、直接动力、基本保障和运转保障。  相似文献   
153.
基于脆弱性视角,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1996—2015年中国陆海统筹绩效,结合核密度估计、多元线性回归和障碍度模型揭示其演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陆海统筹绩效整体呈缓慢提升态势,两极分化趋势减弱,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空间演化上,陆海统筹绩效低值区空间范围不断缩小,中高值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中,辽宁、河北、浙江、江苏、广西呈向好发展趋势,天津、山东、广东、上海呈减缓发展趋势,福建、海南呈波动变化。(3)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性对陆海统筹绩效的影响发挥主导作用,陆海经济协调发展度、陆海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贡献率、涉海就业结构专业化指数、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高层次人才储备率是制约其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54.
在技术溢出和技术互动效应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为例,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引入连乘变量,从技术能力互动、研发行为互动2个方面,对与跨国企业技术互动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以双方技术实力为基础的技术能力互动对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效应;2)研发行为互动同时促进双方研发行为的强化,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3)控制变量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本土企业规模、资本强度及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研究结果同时支持了跨国资本对地方企业研发行为的“控制变量,有助于丰富全球化与地方创新相互作用与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5.
按照产权属性将保障房分为租赁型与产权型两大类型,从物业管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三大维度构建了以住房满意度为标准的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绩效模型,选取天津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物业管理运营、政府管理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会显著影响保障房后续管理绩效;物业管理在两种属性保障性住房中对于后续管理绩效贡献度均最大;对于不同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影响物业管理、政府服务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大因素又不尽相同,但同一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差别不大;政府管理在物业管理运营以及公共服务对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绩效的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6.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研发,而是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国际技术联盟以及设立海外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将研发活动扩展到海外。论文采用2016—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问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合作研发、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这3种研发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将企业的社会嵌入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中资企业更倾向于向拥有高密度研发能力、汇集全球创新资源与人才、语言沟通障碍较小的发达经济体进行研发投资。其次,跨国并购与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单一研发国际化行为,多元化行为对企业产生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力受到其在东道国本地的社会嵌入性以及自身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57.
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宇  张士强  张伟  廖显春 《地理科学》2019,39(12):1875-1883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态势;各省市之间差异性明显,仅有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实现有效,其他省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状态;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总体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 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集聚状态。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技术进步、绿化程度、社会性支出、医疗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  相似文献   
158.
李涛  刘家明  朱鹤  龙飞  余文婷 《地理科学》2019,39(2):204-213
以旅游业三大核心部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资为研究变量,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演化及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存在与旅游发展总体协调、省域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多样和部门差异明显的特征;省域旅游发展响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旅游产业投资的“时间磨蚀效应”和“绩效累积效应”;在“空间牵引效应”作用下,中国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了中国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特征由离散型“核式极化”向连续型“域状扩散”转变。最后,提炼了旅游发展对旅游投资空间响应的实质:以投资为驱动,依据循环积累因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9.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人类长远的生存需要保护土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迫切需要利用土地。如何处理好土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既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又能不断提升老百姓生活的富裕度,始终是当前区域发展和“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需要着力破解的问题。对县(市)政府来讲,关键是要确立“大国土”的理念,构筑起“政府全盘管理,指标统一分配,用地共同决策,执法联合实施”的共同责任机制,把握好土地配置、利用、保护、管理四个重点环节,提升管理绩效,放大用地效应,实现对国土资源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0.
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认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对流转进行有效规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资产价值意识的提高,在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用地数量的需求、征地制度彰显对农民权益重视不足的背景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逐步由"隐形市场"走向"公开"、"合法"流转,且呈扩大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