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7篇 |
免费 | 424篇 |
国内免费 | 5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0篇 |
大气科学 | 1139篇 |
地球物理 | 470篇 |
地质学 | 751篇 |
海洋学 | 315篇 |
天文学 | 132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自然地理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介绍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IRA-935型红外水汽测量仪对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及昆明凤凰山对比点上空垂直大气水汽积分含量W0的观测结果,给出了两地W0的日变化曲线及分布图,并对全年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2.
153.
用统计模拟的方法对1990~1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与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由于统计模拟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地震和危险区的时空不均匀性,并且得到经运算105 次的统计模拟随机预报概率,将其与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较,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结果表明:① 1990~1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完全平均随机划定预报区的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高0.03719;② 考虑地震活动背景概率时,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危险区加权重的统计模拟平均概率高0.02183;③ 将中国大陆依地震分布不均匀性分为新疆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其它地区3个区时,新疆西部地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大大高出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其差值为0.20962.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对西南极菲尔德斯形变网GPS监测数据的误差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原理检验了数据中的系统误差,提出了削弱这类系统误差的方法。该方法有3个特点:1.以监测网中两个稳定点为基准;2.对监测网数据进行尺度因子改正与坐标变换迭代计算;3.归算后监测网点位结构不变。经改化处理后的数据,基本上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156.
利用逐小时风云卫星TBB资料、逐小时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数据以及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4小时累积降水量,统计分析2010~2016年夏季,伴随下游地区(104°E以东)降水的青藏高原云团东传过程以及东传过程中镶嵌于云团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特征。结果表明,共出现120次伴随下游降水的高原云团东传过程,6月出现最频繁,但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多出现在7月。云团向东传播的主要三条路径是平直东传、沿长江折向东传和复合东传。其中路径二——沿长江折向东传中的过程是高影响过程,因为过程次数较多(46次),过程平均持续时间较长(62小时),在下游地区引发的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最多。属于东传过程的MCS在7月形成最多,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坡、云贵高原东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高原MCS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主要是通过向东传播的形式实现,因为即使生命史更长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α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αCS)也鲜少直接移动至110°E以东地区。不同区域的中α尺度持续性拉长形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简称PECS)的日变化特征显示,东传过程MCS更容易在夜间从高原东坡向东传播至下游地区。在三条路径中,路径二中的东传过程MCS数量最多、在下游地区发展最旺盛并与降水日数和覆盖范围存在更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7.
158.
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的分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分段、地震序列参数统计、地震序列分段与库水位关系等方面探讨新丰江地区的地震特征.结果表明:①水库地震全序列低b值(≤0.9)时段与大区域地震活动的增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窗口”的作用.②水库地震晚期余震释放阶段55个ML≥3.5级地震分序列研究显示,1975年... 相似文献
159.
160.
基于统计判别法的不同类型植被高光谱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植物的多个采样光谱样本进行比较分析。选用大豆、红薯、茶树、松树的19个野外采样光谱样本,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和马氏距离判别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ann-Whitney U检验适用于同一地物反射光谱的采样样本,判别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地物的采样样本,两种方法基本能达到区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