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5篇 |
免费 | 2659篇 |
国内免费 | 25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08篇 |
地质学 | 10181篇 |
海洋学 | 212篇 |
综合类 | 413篇 |
自然地理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15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316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338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96篇 |
2015年 | 306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429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323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334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283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322篇 |
1997年 | 344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272篇 |
1992年 | 306篇 |
1991年 | 263篇 |
1990年 | 229篇 |
1989年 | 208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194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河北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及就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宝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19(6):707-712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应用岩石谱系单位的理论、方法、将著名的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建立了黄土坎超单元,南大天超单元,焦家沟超单元和围场超单元,构成锥子山超单元组合。并从岩体内部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就位的底辟机制,破火山口塌陷机制及岩墙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22.
四川锦屏山地区碱性杂岩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其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英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含萤石霓石钠闪-钠铁闪石碱性花岗岩、霓石(碱性)花岗斑岩、碱性伟晶岩脉。为确定该碱性杂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杂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6±0.51Ma,侵入时代属于渐新世。该岩石具有富碱,高钾,贫镁、钙的岩石化学特征,属于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极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异常不显著。微量元素相对富集Th、Zr、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综合以上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说明该碱性杂岩为扬子地块插入到龙门山地壳的过程中,俯冲陆壳发生变质、脱水后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
24.
河北大庙铁矿床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野外观察为基础确定了致矿侵入体,以岩相学特征确立了测年样品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大庙铁矿大乌素沟矿区浸染状铁矿石中的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坪年龄为(395.8±3.7) Ma,反等时线年龄为(395.6±4.0) Ma(2σ; MSWD=0.9; n=8)。因此,大庙铁矿及其致矿苏长岩的形成年龄约为396 Ma,相当于中泥盆世,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元古宙。新的测年结果与区域上近年来陆续识别出来的泥盆纪侵入岩类形成年龄一致,不仅表明华北克拉通的改造过程至少从泥盆纪就已经开始,而且暗示华北克拉通北缘仍有寻找其他“大庙式铁矿”的潜力。同时,文章提出,用成岩年龄作为成矿年龄时,需要有可靠的地质学和岩相学证据。
关键词:大庙式铁矿;斜长岩;苏长岩;40Ar/39Ar定年;成矿年代;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25.
26.
岩石磁组构在构造混杂岩带和韧性剪切带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天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西天山地区为例,讨论了岩石磁组构造混杂岩带和韧性剪切中的作用和功能。指出岩石磁组构的某些参数能反映混杂岩带的变形类型,磁化率椭球体三个轴的方位在混杂岩基质中分布有规律,而在岩块中没有规律。在韧性剪切带中,磁组构的各向异性度P值绝大部分大于1.1,并有变化。磁面理的产化变化可用来求出韧性剪切带的位移量和变形路径。磁组构的L-F参数图可确定韧性剪切带的类型,最小主磁化率的方位可用来确定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27.
28.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