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3篇 |
免费 | 2659篇 |
国内免费 | 25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08篇 |
地质学 | 10179篇 |
海洋学 | 212篇 |
综合类 | 413篇 |
自然地理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13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316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338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96篇 |
2015年 | 306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429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323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334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283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322篇 |
1997年 | 344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272篇 |
1992年 | 306篇 |
1991年 | 263篇 |
1990年 | 229篇 |
1989年 | 208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194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坳陷发育一套烃源岩,长期以来,其时代归属不统一,其生烃能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坳陷油气资源勘探的进程.本文通过野外踏勘、露头剖面实测和样品分析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测量结果得出以下认识:①根据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该套地层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为浅湖—半深湖;②借助野外实测剖面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确定了该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③通过对剖面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等实验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可以作为贵德坳陷的有效烃源岩,提升了贵德坳陷油气勘探潜力;④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对贵德坳陷生储盖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山东金刚石原生矿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刚石形成于地幔深处,含金刚石的岩石只是一种运载和保存工具,凡是来自上地幔的岩石均有可能携带早已形成的金刚石而形成金刚石原生矿床.世界上已知金刚石原生矿除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型外,尚在橄榄岩、橄榄玄武岩、千枚岩、科马提岩、榴辉岩等岩石中发现了金刚石,可能存在金刚石原生矿新的岩石类型.山东位于华北地台的南东部,鲁西、鲁东基底属A型克拉通,幔源岩浆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地质条件,已获得的大量的成矿信息和找矿线索表明,除已发现的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外,应该存在着尚未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找矿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加强金刚石原生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6.
赛马-柏林川碱性杂岩体为侵位于古元古宙与新元古宙之间的缓倾斜岩席状岩体,缓倾的张裂隙制约了分异岩浆的侵位和含矿溶液的流通,交代富集的上地幔产生的富碱岩浆与富集的地壳产生的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正长质岩浆和霞石正长质岩浆。含地壳组分较高的正长质岩浆,受富钙辉石、角闪石和镁质较高黑云母的结晶分离制约向硅酸过饱和方向演化;霞石正长质岩浆受富钙辉石—霓辉石、白榴石、含Fe较高黑云母、黑榴石的分离结晶制约发生分异。稀土元素矿床是霞石正长质岩浆分异残余熔体的产物,侵位于岩体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07.
扬子及周缘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扬子地区下古生界发育了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有效烃源岩,查清其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油气勘探意义.晚奥陶世开始,扬子地区进入碎屑岩陆棚演化阶段;五峰期-龙马溪期,扬子地区主体为局限的深水陆棚环境,总体呈现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次深海共存的古地理格局.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演化主要受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汇聚作用控制.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形成与生烃母质生物的高生产力和高埋藏率、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海平面快速上升以及粘土矿物在有机质富集保存过程中的赋存驻留作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阿尔金山南缘长沙沟镁铁-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的发现与地质意义——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阿尔金山南缘地区,侵入于新太古界—新元古界变质地层中的长沙沟镁铁-超镁铁质岩由四个呈断层接触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块组成,形成年龄为462~470Ma。不同岩块内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虽有差异,但均以LREE及强不相容元素的富集和高的Zr/Y比值(>4.1)为特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中,清水泉北段可以划分出3~4个主体由辉橄岩-角闪辉长岩构成的岩浆旋回,具有层状岩体的特征,其母岩浆的Mg#=53.7~55.9,为演化型母岩浆,暗示其经历了富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且(Th/Nb)N>1.0、Nb/La比值<1.0、以及发育的矿物逆序包裹现象等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而清水泉南和长沙沟中段镁铁-超镁铁质岩的(Th/Nb)N<1.0、Nb/La比值>1.0,基本未遭受地壳混染,并且此Mg#与FeOT、TiO2负相关、与SiO2正相关,呈现良好的Fenner演化趋势特征;清水泉南纯橄岩-辉橄岩具有极高的Mg#(90.6~84.5),而赋存有钛-磁铁矿工业矿体的长沙沟中段镁铁-超镁铁岩的Mg#值较低(75.8~49.2),推测它们是同一母岩浆(Mg# =78.2)经Fenner演化趋势后分别形成的早期富Mg矿物堆晶相和稍晚期的富Fe-Ti残余岩浆相。长沙沟中奥陶世裂谷型层状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发现,意味着这一时期阿尔金山南缘地区处于伸展背景下,具有形成岩浆型PGE-Cu-Ni硫化物矿床和V-Ti-Fe氧化物矿床的地质背景和重要的成矿物质载体。作为该地区一种新的找矿思路,该地区同一构造带内其它镁铁-超镁超镁铁质岩体的性质及可能的金属矿化作用等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