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1439篇
海洋学   9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盆地之一。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控制了内部基底变形,基底变形又制约了盖层构造格局的演化,而后者决定了盆内有机矿产的源、运、储过程,如烃源岩展布、煤级分布等。造山活动和盆地演化共同制约着砂岩型铀矿的产出,油气在水平挤压和上覆地层压实作用下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输运,而于周缘造山带形成的含铀中低温无机成矿热液,在重力作用下,沿渗透率较大的透水层自上而下向盆地内部输运,还原性油气与氧化性含铀热液在盆—山过渡处相遇,导致无机流体的关键性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使铀元素沉淀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成矿(藏)作用的发生具备各自成矿要素,且无机成矿和有机成藏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过程之间存在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碱锅玄武岩和乌拉哈达高镁安山岩样品中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d/Ir值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表明铂族元素发生了分异,这是由于在部分熔融过程中,Ir存在于地幔矿物相尖晶石和合金中,而Pd赋存于硫化物中造成的,乌拉哈达高镁安山岩中的铂族元素还可能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先期结晶的矿物相和合金的影响。阜新火山岩Pt的负异常可能是包含Pt的金属合金残留在地幔中造成。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围绕视磁化强度反演问题,着重对正则化滤波器的选择、截止频率的确定、平均深度的确定、反演解的改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以民和盆地两条剖面为例,反演了视磁化强度,结合磁化率资料,对盆地基底岩性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94.
锂、铀作为重要矿产资源,且在花岗岩中的富集部位存在交集,其成因问题长期备受关注。桂东北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Li含量(质量分数)高达678.7×10~(-6)(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具有富集Li元素的特征。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Na__2O、Al__2O_3和F含量,以及较低的K__2O、FeO、MgO和CaO含量,属于过铝质花岗岩;以离子电位5.7为界,淡色花岗岩中的微量元素随L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高离子电位元素含量增加而低离子电位元素降低的趋势,相对富集Rb、Ta和Hf,具有低ΣREE及重稀土富集特征;岩体中元素富集分带从早到晚、自下而上依次为LREE→Y→HREE→U(Ⅳ)→Zr-Hf→Nb-Ta→Li,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早于稀有金属形成;铀矿石中As、Ni等元素富集,见地开石及钾交代现象,表明铀成矿过程中经历了热流体作用;结合区域成矿资料及上述结论认为,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为泥质源区重熔的产物,其形成与岩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关,相对靠近重熔界面顶部;淡色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区内主要含铀花岗岩,经历了晚期热流体作用,深部存在铀成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5.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和各种矿物含量的渐变特征反映了岩浆演化的结晶分异过程。长石中Si、Na、Al、Ca和单斜辉石中Si、Al、Ti、Ca、Mg的系统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和尖晶石对同化混染作用的反应较为迟缓,但其Fo、Ni和Cr#、Ti对新鲜岩浆注入较为敏感。这些矿物化学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推断与全岩成分变化的指示相一致。因此,矿物化学在研究岩浆演化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近海海域唯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中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本文根据本所赴朝鲜地质考察的成果,结合我国在其周边盆地的钻探活动及海岛调查,初步探讨了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洋壳是由地幔熔融物在扩张洋脊处的结晶作用形成的,熔融物携带的热会在传导和热液循环中消除掉。虽然热液流为海洋提供了一个莺要的地球化学通量,但是人们对洋壳内热液冷却的分布了解得并不多(Schultz和Elder—field,1997;Mottl,2003)。我们对活动扩张脊进行地球物理、地质、岩石学研究,将研究结果用来研制快速扩张脊洋壳增生的概念模式(Quick和Denlinger,1993;Boudier等,1996;Kelemen等,1997)。  相似文献   
998.
999.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充填在一系列NE-NNE向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地堑、半地堑断陷中,具有陆内裂陷盆地特征。盆地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3个不同走向的裂陷带(马尼特—乌兰察布正向裂陷带、乌尼特—乌兰察布斜向裂陷带和川井—腾格尔斜向裂陷带),裂陷带周边隆起区也有零星的地堑、半地堑断陷分布。二连盆地的基底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多期构造演化,表现为褶皱与基底断裂构成的强变形带和岩浆岩体、微小陆块等弱变形域镶嵌排列、构造线方向多变的不均一特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的构造样式和空间分布与基底构造密切相关,基底强变形带发育大量的断陷构成裂陷带,基底弱变形区只发育有零星的断陷。受基底强变形带走向的影响,不同裂陷带的断陷组合形式表现出差异性。马尼特—乌兰察布裂陷带上叠在走向由NE向转为NEE向、向南凸出的东乌珠穆沁—二连弧形褶皱带上,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串联、小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正向裂陷带;乌尼特裂陷带上叠在NEE向的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带(混杂岩带)之上,川井—腾格尔裂陷带上叠在近EW向的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缝合带)及两侧褶皱带上,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并联、中—大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斜向裂陷带。正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深而狭长的地堑、半地堑,斜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浅而宽阔的地堑、半地堑。上述特征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裂陷的分布及其构造样式受基底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查明其岩浆来源、结晶温压条件等, 通过薄片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红旗岭成矿岩体辉石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旗岭单斜辉石全部为普通辉石, 斜方辉石均为古铜辉石;辉石成分变化较大, 普遍富镁贫铁, 总体上表现出低w(TiO2)、w(Al2O3)和w(Na2O)的特征;单斜辉石Di端元比例变化较大, 具有由富镁向富钙方向演化的趋势, 与世界上一些典型镁铁超镁铁岩体单斜辉石的演化趋势明显不同。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 为幔源岩浆, 分异程度较高。辉石温压计算结果表明, 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辉石结晶温度为1 100~1 250℃, 岩体形成深度为12.3~20.7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