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通过在IAP-GCM上实现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SSTA的响应,着重讨论了大气遥响应的性质和演变过程. 数值模拟清楚地表明,大气对异常外源的响应主要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这种强迫响应的30—60天低频振荡的结构及活动,可以清楚看到它与大气中实际存在着的30—60天振荡极为相似.因此也可以认为,大气对海温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产生全球大气30—60天振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2.
73.
对数字时间戳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数字时间戳服务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4.
汉阳鱼作为湖北武汉地区古生代鱼类的代表,其真实形态一直未被确定下来,同时关于汉阳鱼目内部的系统发育学关系也只停留在其下两个属种的讨论上,并未对其开展详细的分析讨论.采用形态学和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对湖北武汉兰多维列世清水组上部的盔甲鱼类新材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汉阳鱼科一新属新种:意外洪山鱼(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汉阳鱼属的部分特征.新属以头甲呈宽大于长的梯形和横长的长条形中背孔等特征而归属于汉阳鱼科,同时又以头甲侧缘从眶孔往后逐渐由光滑变为锯齿状,椭圆形的背位眶孔,发育8对侧横管和细小粒状的突起纹饰等特征区别于汉阳鱼科其他属种.分支系统学显示,汉阳鱼目并未组成一个单系类群,其下的汉阳鱼科的属种也并未组成一个单系类群,而是一个多分支形式,但其下的修水鱼科的属种却组成了一个单系类群.相关的相标志表明,相比于锅顶山汉阳鱼,意外洪山鱼生活在水体更深的潮控三角洲环境中.   相似文献   
75.
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晶  高辉 《大气科学》2015,39(5):967-977
诊断分析表明,前期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尤其是前春海温与东北夏季降水存在持续稳定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在年际时间尺度还是年代际尺度上,冬、春、夏季海温演变趋势与降水均呈反位相。尺度分离结果显示,关键区海温与降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依赖于其年代际分量,但年际分量也起到较重要贡献。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结果都发现,当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偏低时,其上空可激发出反气旋式距平风场,而在关键区海域西北部激发出气旋式距平环流。同时在所罗门群岛和菲律宾南部分别出现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副高区为反气旋式距平环流。在东北地区西侧则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在这样的环流背景下,副高西侧的南风加强了源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在东北地区的交汇,从而使东北夏季多雨。反之,当东南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其激发的气旋及反气旋距平中心和偏低年刚好相反,副高位置偏东,其西侧的南方水汽输送偏弱,同时东北冷涡也偏弱,冷暖空气汇合形成的低空辐合弱,东北降水因此偏少。这表明,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异常时确实能激发出一个从关键海区到东北地区的跨越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交替波列,引发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影响东北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地形对5、6月北半球环流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萍云  王亚非  李琰 《气象科技》2010,38(2):165-169
利用NCAR CAM3.1模式进行了有无青藏高原地形的试验,通过两组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形对5、6月北半球500 hPa环流的影响。结论如下:春末夏初在北半球存在类似Rossby波列状的距平中心,5月波列产生于高原北侧的蒙古附近,途经鄂霍次克海、阿留申地区,到达北美西海岸;6月,由于西风急流北移、减弱及高原上空的非绝热加大,波列的产生地移至高原西北侧的巴尔喀什湖附近,强度减弱,造成该波下游的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阿拉斯加海域的强度相应减弱。另外,5月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以东洋面附近的异常中心类似于负位相的OKJ波列,可以视为对正位相OKJ波列东段形成抑制作用;6月由于鄂霍次克海附近的负异常强度很弱,对OKJ波列东段的抑制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77.
大气环流异常对云南8月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1-200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与云南8月气温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云南8月低温年,位势高度场的显著相关区在欧亚大陆地区具有"- -"的波列结构,显著相关区在副热带地区表现也较好;据此讨论了云南8月低温发生时的大气环流特征,得出200hPa南亚高压偏弱,500hPa欧亚大陆西风槽脊异常发展,副高偏弱是导致云南8月低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文章简要介绍了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的原理及方法技术。并用实例说明了在合流污水管道探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利用NCEP/NCAR提供的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关系,提出了东亚存季风在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1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1976年以后,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1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一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造成强夏季风段结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1976年后,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80.
关于远震Pn波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世玉  丁山 《地震学报》1993,15(1):97-102
借助地震模型实验,讨论了深部的低速层力学性质及高速层厚度对地震波水平传播的影响;指出由软弱的低速层和坚硬的高速薄层组成的下部岩石层结构,有利于地震能量沿水平方向传播,是解释远距离上出现强的 Pn 及高速续至波的很可能的结构模式;也阐述了这种解释同已有的关于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区域内岩石层下部流变学分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