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71.
河南省是我国已知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资源比较丰富、质量比较优良的省份之一。我省非金属矿产分布比较集中,开采量较大,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矿种主要有:耐火粘土、硫铁矿、灰岩、萤石、珍珠岩、蛇纹岩等。我省非金属矿山大多位于低山一丘陵区,多露天开采,采面大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故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简单。主要非金属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72.
橄榄石是上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的重要矿物成分。研究镁铁橄榄石系列矿物,对探讨岩石圈和行星的物质演化、陨石的形成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30kbar和1000—1200℃的含水条件下,由等化学计量的氧化物合成了从镁端员到铁端员的镁铁橄榄石完整系列矿物共五个样品。并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随Fa值的增加,其晶胞参数呈连续地线性增加,并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a=4.746+7.64×10~(-4)Fa(r=0.999);b=10.172+3.03×10~(-3)Fa(r=0.999);c=5.967+1.03×10~(-4)Fa(r=0.998)。r为相关系数。另外,随Fa值的增加,红外吸收频率降低,也存在着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表明镁铁橄榄石系列是完全固溶体系列,与镁铁置换有关,与阳离子的占位无关。这表明在合成的橄榄石结构中镁铁的分布基本上是无序的。而镁铁的质量、离子半径和负电性的差异是引起上述参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红外光谱带的分裂则是橄榄石矿物结构中位置对称性降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73.
选取上年11月上旬降雨量和当年3月上旬相对湿度两个气象因子,应用模糊列联比法预测麦圆蜘蛛发生趋势,12年资料,历史符合率91.7%。对1993年作出的预报,与实测相符。  相似文献   
274.
云南洱海东部新生代岩浆岩岩石化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谢应雯  张玉泉 《岩石学报》1995,11(4):423-433
洱海东部新生代岩浆岩K-Ar年龄范围为29~37Ma,属于第三纪。岩石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碱性岩。岩石化学成分富碱(Na2O+K2O=6.7~9.0%),钾销比值高(K2O/Na2O>l),钛(TiO2=0.49%)和铁(FeO=5.88%)富集度较低,氧化程度高(Fe2O3/FeO=0.6~4.6)等,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有别于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形成于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其物质来源于交代的钾质富集型软流圈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275.
川西列古六组的层位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1991,15(2):135-138,154
<正> 列古六组广布于四川西部地区,岩性各地不一。由于其层位高于开建桥组,低于观音崖组,普遍将之与滇东的南沱组对比,认为是冰水堆积,王曰伦等(1980)提出“在川西苏雄一带……上部冰碛层特征不明显”。吴根耀(1987)在研究早震旦世苏雄地堑(展布于大相  相似文献   
276.
许昭永  包一峰 《地震研究》1989,12(2):182-192
我们利用固体传压真三轴压机,50×50×200mm~3大理岩试件,600KC S波探头,分别观测了在等应力压缩和差应力压缩时S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和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等应力(σ_1=σ_2=σ_3)压缩时,随着压力的增加,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α逐步增大。在差应力(σ_1>σ_2>σ_3)压缩至断裂时,σ_3和σ_2方向的K、α变化各异。当σ_1低于破裂应力σ_(1p)的20%时,两个方向的K、α都随着压力增加。当σ_1大于20%σ_(1p)而继续增加至50%时,K、α大体都保持平稳值,而当σ_1超过60%σ_(1p)时,σ_2方向的K逐步变大,α逐步减小。而σ_3方向的K、α则逐步减小。当出现前兆应力降后,σ_3方向的K、α都回升,接着主破裂来临。破裂后,σ_2方向的K、α增大,而σ_3方向的K、α则减小。同时,波列图清楚地表明,S波最大振幅的变化对K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7.
个旧复式侵入岩体成岩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群 《云南地质》1992,11(1):15-20
个旧复式侵入岩体主要由龙岔河、神仙水、马拉格、松树脚、白沙冲、老卡、白云山等岩体组成。岩性可分基性、酸性和碱性,先后侵入于三叠系砂页岩及碳酸盐岩中。岩体大部分出露于个旧断裂西侧,东侧出露零星,大部分隐伏在地下200—1000m深处。成岩系列是指地壳或上地幔中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一系列岩石组合。个旧复式侵入岩体的成岩系列以往有两种划分方案:一种认为是同源岩浆多期多阶段分异演化的产物,基性→酸性→碱性;另一种将岩体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和壳源重熔系列,前者由基性演化到碱性,  相似文献   
278.
夏季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异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季东亚气候异常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地区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影响,最近20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三维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其与欧亚大陆遥相关波列和热带海温的关系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侧重点放在近10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并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79.
基于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8年夏季中国东北地区持续多日出现高温异常事件的形成机理。首先分析了整个夏季该地区观测台站逐日的温度资料,计算了观测台站的超热因子(Excess Heat Factor,EHF)指数,发现东北地区出现高温异常的时段主要是7月和8月,异常高温的发生区域集中在东北南部。在此期间,东亚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增强,作用相互重叠和位置持续偏北。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注意到,二者的重叠造成研究区域内有负涡度异常增强,使得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北推的过程中不断带动东北南部上空负涡度异常增强,并伴随有异常下沉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与晴空辐射增温,这可能是东北南部地表增温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证实,在整个夏季东北南部地表气温与其上空300 hPa至500 hPa涡度异常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互叠加组合是导致东北南部在2018年夏季7、8月份出现高温异常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准定常Rossby波能量的传播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有密切联系,同时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的显著增暖导致了菲律宾地区异常旺盛的对流活动,进而在500 hPa高度场上激发出PJ(太平洋—日本涛动)波列,从另一个路径上促进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  相似文献   
280.
阿拉伯半岛-北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过去57a NCEP-NCAR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一种新的遥相关模态,即阿拉伯半岛.北太平洋型遥相关(Arabian Peninsula-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APNPO).研究表明,APNPO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流层低层北太平洋高压和南亚夏季风低压之间的一种共变特征,它的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年际尺度上,APNPO与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和南亚夏季风(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SASM)均存在显著的关联;在年代际尺度上,该遥相关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年代际突变.通过分析与APNPO相关的环流场,探讨了APNPO与亚洲夏季风联系的物理过程.发现当APNPO偏强时,索马里急流、SASM气流、EASM气流以及南亚高压均得到加强,同时还通过高层的纬向波列在中国东北地区上空形成了一个异常的反气旋性环流.此外,强的APNPO还可加强对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由此在印度半岛及中国华北地区造成强的水汽辐合.所有的这些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的改变最终导致亚洲夏季风及印度和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异常.研究还发现APNPO的变化从春到夏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春季的APNPO与亚洲夏季风变化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春季APNPO变化的超前性对于后期亚洲夏季风降水的预测具有潜在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