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孙彩敏  许军  刘辉 《测绘科学》2011,36(3):185-186,171
水准网条件平差的列立方程式具有简单、直观,计算规律性强等特点,但水准网形的多样性、列立条件方程的不唯一,导致编制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难度增大.本文以VB作为编程语言,详细讨论了基于传递数矩阵的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原理、编程思路、编程技巧,较好地解决了条件方程多样性的问题,并给出了部分程序代码和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143.
近50年华北干旱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及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70,自引:11,他引:59  
利用194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位势高度、风、温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和中国气温、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旱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并探讨1999和2000年华北地区持续干旱环流型及其成因.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强度有所增加,这与夏季200 hPa矢量风距平场亚洲中纬度西风环流加强,850 hPa风矢量距平场中国东部110~120°E范围内偏南气流比气候平均状况偏弱有关.夏季华北降水偏少的一种主要大气环流型是:500hPa位势高度场上40~50°N的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偏高并叠加欧亚(EU)遥相关型,华北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1999和2000年夏华北地区持续严重干旱的主要环流特征是:亚洲大陆高压持续发展、长期维持并相当稳定,华北地区上空受闭合暖性高压控制,高空暖性高压气流强烈下沉,引起空气绝热增温,近地面感热增加使得干旱区气温升高,下垫面非绝热强迫作用与大陆暖高压加强形成正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44.
Based on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China summer rain-belt type data from 1978 to 2002, the spatial spectrum function sets which well represent the variation of large 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A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EAP) wave train in early summer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low-order spectral method and the hypothesis-test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nonlinear wave-wave and wave-flow interactions on large scale are stronger in the inner dynamic process of the atmosphere,there are obvious nonlinear feature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EAP exhibits a negative-positive-negative ("- + -")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low to high latitudes in early summer. The corresponding EAP index is positive, which leads to a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and the China rain-belt is located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its north in summer. On the contrary,when nonlinear wave-wave and wave-flow interactions on large scale are weaker, there appears a linear featur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EAP shows a positive-negative-positive("+ - +")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low to high latitudes. The corresponding EAP index is negative, which inhibits the WPSH against moving northward, and the China rain-belt is located in the Huaihe and Yangtze River valleys and their south.  相似文献   
145.
首先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华南、江淮、华北的夏季持续非绝热加热情况, 然后针对非绝热加热的主要贡献因子凝结潜热进行不同区域的数值试验, 从而探讨了各区凝结潜热加热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途径。所有数值试验都揭示了凝结加热可以首先在对流层中低层的加热区附近激发气旋性异常, 然后异常向东北传播, 并最终在中高纬地区形成正负中心相间的波列状结构,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潜热加热能的向东向极频散过程。此外, 不同个例年试验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大气环流对凝结加热的最初响应情况比较复杂,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热初始阶段的大气环流场, 而呈现出与垂直环流结构相类似的异常分布是可能的响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6.
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成因与三端元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铜陵地区岩浆演化的制约因素。显微镜下发现了岩浆混合结构。研究表明岩浆混合作用属较均一的化学混合。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组合表明燕山早期为加厚的陆壳或具有山根的造山带,岩浆形成于55km以下。Izanagi板块俯冲及大陆岩石圈拆沉减薄诱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岩岩浆,底侵并加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正长岩岩浆。参与岩浆混合的是进化的玄武岩岩浆。铜陵地区侵入岩主要是三端元岩浆——玄武岩岩浆、正长岩岩浆和花岗岩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7.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壮  唐菊兴  王立强  杨毅  李松涛  王豪  王维 《矿床地质》2017,36(6):1289-1315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北缘弧背断隆带内,是近年来勘查评价的规模可达中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区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_(1-2)c)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囊状、似层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矿床矽卡岩具典型钙矽卡岩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成矿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早期热液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_(18.37~99.89)Gro_(0.24~79.05)Ura+Pyr+Spe_(0.98~6.63)),且发育环带结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Di_(53.56~99.91)Hd_(1.61~44.55)Jo_(0.08~5.11));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次为铁、镁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铁镁绿泥石;绿帘石贫Fe、Mg。在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其成矿环境是发生改变的,早期矽卡岩阶段到最晚期碳酸盐阶段,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高温、偏碱性的氧化环境到相对低温、偏酸性的还原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8.
西藏安多地区粗面岩的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多粗面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紧邻安多蛇绿岩带的北侧,出露面积约30km2,堆积厚度约1500m,属陆相火山岩。火山机构面貌保存较完整。岩石类型包括安粗岩、石英安粗岩、粗面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以粗面岩为主,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特征表明岩石属相对高压型的粗面岩,是与大陆碰撞后造山有关的钾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加厚的陆壳下部,但也有幔源组分的贡献。粗面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9.9Ma±1.9Ma,是粗面质岩浆上侵结晶的年龄,表明安多粗面岩的喷溢时代为晚白垩世, 也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安多段早白垩世晚期已经闭合,晚白垩世时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已成为统一的陆块,并具有加厚的陆壳。  相似文献   
149.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的白云母。对白云母进行的Ar-Ar同位素测年工作表明,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51.00±0.38 Ma,等时线年龄为50.45±0.62 Ma,认为其代表了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氧化物阶段铁矿化过程中开始结晶的白云母达到Ar-Ar体系封闭后的年龄。对比前人得出的辉钼矿年龄(61.96±0.58 Ma),提出二者年龄的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同位素体系在不同矿物中封闭温度的不同所致,认为该矿床热液演化经历了较长时间,演化过程导致的温度梯度的出现加剧了岩浆热液中带来的多金属物质(如Pb、Zn、Cu、Fe)的分异,为矿区多种金属矿物的共存提供了重要条件;该矿床所属的冈底斯北成矿亚带相比较于其它两个成矿亚带具有更长的岩浆演化时间和区域矿化持续时间,与其丰富的矿种组合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0.
有关OKJ波列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亚非 《气象学报》2010,68(4):584-589
文中对夏季特别是初夏时节频繁发生在欧亚地区的一种罗斯贝波列(OKJ)的系列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分别阐述了OKJ波列的性质、影响范围以及在夏季波动中的地位.指出OKJ具有稳定的准定常波性质,相对较长的相干时间尺度,直接影响范围在欧亚,间接可波及北美,在夏季还可以和另一著名波列(P-J)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对东亚夏季的大气环流变化产生关键性作用,对气候预测也有指示意义.文中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